第一章 加冕(1 / 3)

第一章

加冕

一陣鼓聲響起,張乙高聲喊道:“勃弄神曆五百零一年,歲在吉瑞,勃弄王遵從上天及虎神之意,定於今日吉旦在大青樹下舉行第18代勃弄王加冕之禮!有請昆彌族使者趙戚大人就位!有請鵝賧頭人李離、尼賧頭人符才、格賧頭人隗悅就位!”

等人們安靜下來後,五個巫師一邊跳著神舞一邊嘴裏念念有詞地在台上跑來跑去。又一陣鼓聲響過,隻見一百多名上身*、披著長發的勃弄少女尖叫著跑到了舞台中央,她們手拉著手,圍成圓圈,隨著鼓點使勁地甩起了長發。

幽王二年,關中發生大地震,有一個叫伯陽甫的人認為這是周朝行將滅亡的征兆。第二年,絕世美女褒姒入宮,得到幽王寵愛,不久懷孕,褒姒生下一個兒子伯服。於是幽王廢黜正室申後與太子宜臼,改立褒姒為後,以其子伯服做太子。

這是一個風起雲湧的時代,也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國家動蕩不安,舊的製度、自古以來形成的傳統麵臨瓦解,而新的製度正在孕育。從西周時代就開始確立的宗法製、分封製及其傳統文化形態逐漸衰落了。尤其可怕的是,各諸侯國不再聽從周王的命令,為了各自的利益明爭暗鬥,混戰不止。那些有實力的諸侯國打著維護周王尊嚴的旗號,聯合其他國家攻打敢於對抗周王的諸侯國,實際上他們是借“尊王”之名,去攻打那些不利於自己的國家。各國間競爭空前激烈。

這是一個生產力快速發展的時代,雖然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但由於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現,私田增多,促使以奴隸製國有土地為基礎的井田製逐步瓦解,奴隸製走向崩潰。

曆史的車輪繼續駛過大地。380年後,“士”們,從這個諸侯國到那個諸侯國,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宣講自己的主張,在思想文化上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局麵,後來的曆史學家認為這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曆史時期。

此時,活躍在政治舞台上的管子、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孫子等一大批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為人類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思想財富。

此時,有人開始製作“木鳥”並進行試驗,這是有史可考的人類製作的最早的原始飛行器。

此時,主要用於確定地理位置、並用天然磁石製成的指南針“司南”發明成功。

春秋、戰國時期示意圖(圖中有下橫線的為戰國七雄)

此時,原有的社會結構、政治體製和文化教育也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各種專業知識由少數“祝史”世代傳習、“學在官府”的情況已明顯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整個社會要求在官學外還應有私學,以培養、造就更多的學者和官吏人才,孔子正是在這種曆史條件下出現的。他頌揚周文王和周公,把曆史上的思想材料,加以提煉,終於創建了儒家學派。在諸子百家中,儒墨齊名,“儒墨顯學”,為百家之首。

此時,墨子正帶著從各地收集來的政治文獻、兵書、武術秘笈等典籍回到故裏,他登上高高的黛眉山,開始數年的隱修,每天十分認真地在竹簡上記載並論述著杠杆、滑輪、平衡、斜麵、小孔成像及光色與溫度的關係,還提出了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黛眉山見證了墨子艱苦的修煉曆程,但與平靜的黛眉山相比,山外的世界並不平靜,戰車在馳騁,民眾在哀號,於是墨子背著自己的長劍,舉著反儒的大旗,帶著一顆救世的雄心,走下高高的黛眉山,開始介入諸侯的紛爭。墨子主張反對剝削,崇尚勞動;反對以強欺弱,主張兼愛、非攻;反對儒家禮樂,主張節葬、節用;反對世卿世祿,主張尚賢、尚同。他不停地往來各地聚眾講學,以激烈的言辭抨擊儒家和各諸侯國的暴政。於是,大批的手工業者和下層士人開始追隨墨子,墨子及其弟子組成了墨家遊俠集團。他們有嚴密的組織和嚴格的紀律,穿短衣草鞋,參加勞動,以吃苦為高尚。如果誰違背了這些原則,輕則開除,重則處死。墨家學派領袖稱巨子(矩子),代代下傳,所有墨者都服從巨子的指揮,甚至不惜“赴火蹈刃”。

此時,齊桓公(姓田名午)出生,吳起也過不惑之年,在魏守西河,三晉伐楚至乘丘。

此時,在世界其他地方,舊約《聖經》已經寫成,亞曆山大大帝開始東征,早期的奴隸製國家正在建立……

正是秦敬公六年,也是魏文侯四十七年、楚悼王二年、晉烈公十六年、韓景侯九年、趙烈侯九年、齊康公五年、燕簡公十六年、魯穆公十六年、宋休公四年、越王翳十二年、周安王二年。

這一年夏天,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在遠離周天子萬裏之遙西南邊地一個叫“大勃弄”的地方,一場神聖的加冕儀式正在進行。

從盛大的排場來看,儀式顯然是經過精心準備的。事實上,整個儀式的準備工作還在一年前就已經開始了。按照老祖宗自古以來傳下的規矩,任何一個頭人隻要年滿40歲,都要舉行*的儀式,確定自己的長子為頭人候選人,隻是長子被確定為頭人候選人後,什麼時候正式行使權力,要由頭人決定。從勃弄曆史來看,隻有很少的頭人在確定自己的繼承人以後馬上退下來讓位給繼承人,而大多數頭人要等到自己年老眼花以後才把王位正式交出來,有的迷戀王位的君主甚至在自己行將過世時還不想讓位。

作為大勃弄土著部落第17代頭人的張穆,此刻心裏並不平靜。幾個月前,楚國使者趙戚曾經三番五次來到王府,要求勃弄接受昆彌族的倡議,一起北上遣楚。

張穆對楚心儀已久,隻是從來不敢奢望遣楚一事。勃弄人世世代代生於勃弄,長於勃弄,與楚老死不相往來,還不是子孫繁衍,休養生息。再說了,楚國結舊好於諸侯,曾經不止一次迫使周天子“賜胙”,要求楚國“鎮爾南方夷越之亂,無侵中國”,流露出對楚的畏怯之情,不得不承認楚國鎮撫南方夷越的“首領”地位就是事實。

據趙戚講,還在幾百年前,楚國就相繼滅陳、滅蔡,後來又滅越,兼並了四五十個小國,成為席卷南土、問鼎中原的強盛天下大國。從局促於丹陽一隅的“蠻夷”之邦,通過南征北戰,變成“地方五千裏”的最大之國,楚國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強國夢。

楚地西有黔中、巫郡,東有夏州、海陽,南有洞庭、北有汾陘之塞、郇陽,地方五千裏,其疆域,雖然時有得失,但鼎盛時期,兼縣三百餘,為同時代之最大之國。

令人吃驚的是,楚國這種蓬勃發展的勢頭盡管持續了幾百年之久,直到今天仍在繼續。今天的楚國,依然在不斷地開拓疆土,依然充滿生機和活力。楚國有朝一日會不會也揮師向南,來到昆彌,來到勃弄呢?這一點讓張穆不得不有所擔心。

張穆知道,在這個分裂割據、戰亂頻仍、社會政治發生劇烈變革的重要時期,各諸侯國奪取政權的唯一道路似乎隻有通過兼並,用戰爭的手段才能解決。其中受益最大的莫過於楚國。

“是什麼原因讓楚國變得如此強大呢?”這個問題不僅讓張穆困惑,就是連趙戚也一時說不上來。難怪張穆在問趙戚這個問題的時候,趙戚總是支支吾吾的。

其實,張穆最羨慕的還是趙戚給自己說過的那些楚國的鍾、磬、鼓、瑟、竽、筆、排簫,還有許許多多不知名的種類豐富的樂器,以及楚國盛行的民間巫舞和宮廷樂舞,特別是《招魂》《大招》中描寫的那些貌美如花、線條優美的美少女舞者,總是讓人想入非非……

張穆知道,趙戚不止一次給自己說這些的目的其實很簡單,表麵上趙戚隻是讓勃弄和昆彌一起北上遣楚,麵見楚王,可這樣一來,在楚王眼裏,勃弄和昆彌的關係就不是國與國的關係了,勃弄就變成昆彌的附屬國了,如果那樣,勃弄真的變成了昆彌的附屬國,昆彌又成了楚國的附屬國,自己豈不成了千古罪人,祖祖輩輩的家業雖然有可能保住,但勃弄豈不是名存實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