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道:“那這三人就暫且如此安排,黃氏父女二人就勞煩蔡老師幫忙安置,李文優就勞煩文和老師妥善安置了。”
賈詡道:“布兒放心吧,這些人乃我五原急需大才,我等必定厚待之。”
呂布點頭,道:“我此番南下還帶回來的徐榮、張濟叔侄三人,其中張濟侄子張繡乃師從‘槍神’童淵,與我五原大將趙雲為同門師兄弟,張繡我心屬交予趙雲部,讓兩同門師兄弟聚首在同一軍中,想必兩人會樂見其成。”
“張濟追隨董卓日久,為董卓麾下猛將之一,老行伍出身,可請遠董卓軍師李儒前期詢問各人意願,如願繼續從軍可在我軍中任職,如不願再征戰沙場則隨其意願妥善安置。”呂布接著道:“徐榮乃董卓手下難道帥才,其練兵、統兵能力不凡,足可抵擋一麵,本人在長安亂時得李儒手令,來投我五原。我五原剛攻占南匈奴棲息地,駐軍主將尚未選定,布意屬此人前去領軍,不知在座各位意下如何?”
賈詡道:“新占領的南匈奴棲息地,防禦壓力不大,兵力亦不多,如徐榮本人確有大才,可如此安排考驗之。倒是這片新納入我治下之地的文官如何安排,倒是實為頭疼。”
呂布皺皺眉頭道:“南匈奴棲息地如今草原有過渡放牧植被退化跡象,文官需挑選懂農耕之人;再者新占領之地,難免會有屑小不服管治,其興起不能軟弱;同時為了長治久安,還必須遷徙大批漢民至此地繁衍生息,改變此塊區域人口結構,唯有我漢人占據絕大多數放能安心,首任文官還必須有安置遷徙而來漢民的經驗。初步設為縣級機構,憑借這片區域的廣闊日後必然會升級為郡級機構。我五原治下政務一直是戲誌才大哥主理,誌才大哥麾下可有符合以上條件人選?”
戲誌才聽罷,心裏把自己麾下文官從上到下梳理一片,皺了皺眉頭,道:“我麾下如今難尋能達到此要求之才,最適合的是現朔方郡守鄭渾鄭文公。”
“伯喈先生門下弟子路粹路文蔚才學足以擔任一方郡守,如今可願出仕為官造福五原百姓?如文蔚兄願出仕可頂替鄭文公朔方郡守之位,讓鄭文公空出閑來南下上任。鄭文公改善民生、發展農牧業擁有豐富經驗和才學,在任朔方郡守期間具有新納入我治下疆域治理和安置新遷徙而至漢民的工作經驗。”戲誌才繼續說:“可以說如今五原麾下文官中最為適合南下治理原南匈奴棲息地的就是鄭文公。”
在座眾人暗自感歎,治下文官還是遠遠落後於地盤的擴張,地盤擴張過快,就算接收過來如無適合的文官治理那問題也會日益累積,內部不穩談何開疆拓土?看來文官培養還需加快才行。
呂布對蔡邕道:“老師,路師兄與其他三位師兄前來五原日久,其餘三位師兄都已官居一方郡守,路師兄有無意向出仕為官造福百姓?”
蔡邕皺皺眉頭,搖了搖頭道:“你又不是不知道你路師兄,其文才非凡,文筆犀利異常,來至五原助老夫辦理五原周報和教授書院士子更是樂在其中,文蔚無意於官場,個性耿直忠厚,尤其醉心辦理五原周報,如今我五原治下百官在位能夠秉公執法、廉潔自愛一大原因要歸功於五原周報那公正、開明和敢於為民請命的立場,你路師兄對此頗為自豪,並醉心與此。”
呂布搖了搖頭,這個路師兄來到五原協助蔡邕辦報之後,屢屢深入民間,常常出現在田野之間與民傾談,治下百官不知那天自己治下就會出現這位‘無冕之王’查探民情為民請命,搞得百官在位是戰戰兢兢不敢越雷池半步,唯有一心為民的官員方心安理得。道:“老師,如今治下文官緊缺,實屬無奈,可否做做師兄的工作,為官一方亦是造福百姓嘛。再說朔方郡與五原郡距離不遠,行船往來三兩時辰足矣,周報主編之位可兼任,憑師兄之大才足以兼顧。”
蔡邕亦深知五原地盤擴張過快,文官儲備滯後,唯有點頭應諾。
呂布道:“如此,南匈奴遠棲息地就由鄭文公赴任,待人口充實生存恢複後升級郡守,治所定於延長河畔的延安縣,如後升級為延安郡郡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