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先前在弘原城,葉青冥曾起過收徒的念頭,如今大災過後,出現了許多無依無靠的孤兒,因此葉青冥便準備從這些孤兒當中,找一些有仙緣、資質好的收為弟子,也免得他們淪落街頭,凍餓而死,雖說災後孤兒甚多,但對於二人來說,能多救一個,自然便多救一個了。
先前災劫之中,二人救了無數生靈,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平民百姓,都對二人萬分敬仰,因此得知二人有收徒之念,立刻便將能找到的孤兒盡數送來以供挑選,畢竟這是天大機緣,若能拜在真仙門下,衣食無憂自不必提,就是長生自在,也是可望可期,若不是葉青冥明言隻收孤兒,恐怕他們都要把自家孩子搶先送來了。
對於修士來說,收徒乃是至關重要的大事,容不得絲毫馬虎,需要一一詳查秉性、資質,實在繁瑣之極,以二人的手段,也足足用了三天,才挑選出五名秉性純良、資質不錯的孤兒,並立刻帶著他們返回了宣山。
這些孤兒年紀都很小,最大的不過剛滿七歲,小的隻有五歲,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汪曉瀾覺得這麼小的孩子毫無自保之力,若是無人撫養,難免夭亡,而大孩子相對來說,活下去的可能多一些。
汪曉瀾這種想法未必正確,畢竟就算年紀大一些的孤兒,在那災後滿目瘡痍的大地上,也很難自力更生,若是無人收養,恐怕結局還是不堪設想!
隻不過對於汪、葉二人來說,將五名孤兒收為弟子,已經是極限了,畢竟孩子不是小貓小狗,隨便喂點吃的,就能養活,撫養孩子,需要教導他們知對錯,明事理,要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陪他們玩,陪他們一起長大,要做的實在太多太多!
那五名孤兒年紀雖小,但也都知道父母已經不在人世了,如今跟著兩位上仙來到一座陌生的大山之中,都不禁暗暗擔憂,畢竟未知的事情太多了,譬如兩位上仙的性子如何,會不會很嚴厲,非打即罵?
以後有沒有吃的,能不能吃飽?
本來這麼小的孩子不應該會想到這些事,但經曆了失去父母的痛苦,經曆了災劫之中苦苦掙紮的艱辛,經曆了種種人情冷暖之後,他們遠比同齡的孩子要成熟,所以他們難免會多想。
不過,他們的擔憂實在是多餘的,葉青冥本身就經曆過失去雙親的痛苦,和這些孤兒同病相憐,他的性子也十分隨和,至於汪曉瀾,脾氣雖急,但也是十分善良,更母愛泛濫,對於這些孤兒,二人都十分疼愛。
而宣山物產豐富,當年魏、楚兩國無數百姓在此地都能生活,如今寥寥幾個人,自然不會挨餓的。
到了宣山第一頓飯,就是烤全羊、山雞燉香菇、鯽魚豆腐湯等好菜,畢竟在這崇山峻嶺之中,多得是山珍野味,而葉青冥少年時是獵戶藥農出身,這等捉羊殺雞,采菇捕魚之事,是他的老本行,而以前獨自生活的經曆,也令他燒的一手好菜,如今親自下廚,那五個孩子險些連自己的舌頭都吃下去了,汪曉瀾更直埋怨,說葉青冥有這麼好的廚藝,居然讓她辟穀不食數百年,真是存心不良,大為虧待!
一頓飯吃完,孩子們撐的直打飽嗝,而拘束感也淡了不少,都覺得兩位上仙平易近人,飯菜夥食也是美味絕頂,想來以後的日子不會難熬。
這些孩子之前受了不少苦,此時又吃的太飽,自然就開始打哈氣犯困,汪曉瀾便將仙府之內的那張石床收拾了一下,讓他們睡下,雖說五個孩子同睡一床,但畢竟身子骨都小,倒也不覺得擁擠。
見他們睡熟了,葉青冥隨手在石床四周布下隔音禁製,跟著說道:“這些孩子的秉性、資質看似都很好,但今後的日子,還是要多多留意他們的品行,若是確實不錯,三個月之後就正式收徒,若有心術不正的,便送其下山吧。”
汪曉瀾點了點頭,卻未說話,守在石床之旁,照看著五個孩子,葉青冥也不再開口,取出一堆書卷典籍,細細翻閱,想要查明留雲缸內莫名出現的晶絲究竟是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