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允冷笑道:“果然是你!”
葉青冥打個稽首,說道:“崔大人氣數已盡,貧道特來送你上路。”
崔允吃了一驚,單憑這一句話,他便知道葉青冥道行精進,方能算出自己氣運衰竭,心中更增三分警惕,但嘴上卻不甘示弱,怒喝道:“大言不慚!當年被你逃過一劫,今日定要你死無葬身之地!”
話音一落,崔允揮筆疾書,一連寫了七個“斬”字,朝葉青冥狂襲猛攻,葉青冥既不還擊,也不拔劍抵擋,隻依仗身法敏捷,將“斬”字盡數避過。
當年魏國淪亡之時,崔允曾親眼目睹流痕劍的威力,因此他不敢給葉青冥拔劍的機會,此時一擊不中,更不停手,以狂草書法連續寫字,攻勢綿綿不絕,而葉青冥雖被逼的節節後退,卻仍不反擊,似乎打定了主意不還手,絕無要找人報仇的拚命架勢!
見到這一幕,崔允不禁大感奇怪,實在弄不明白葉青冥有何打算,但他深知葉青冥苦修百年,已非吳下阿蒙,更身懷至寶,如虎添翼,若是平手相鬥,自己未必能取勝,因此崔允數招不勝,便準備先將麾下侍從救醒,然後依仗人多來圍殺敵人。
崔允一邊暗自戒備,堤防葉青冥拔劍反擊,一邊揮筆寫下了一個“醒”字,開始施法喚醒侍從,而葉青冥始終袖手旁觀,不加幹涉,片刻之後,幾名侍從終於從幻境中醒來,崔允立刻喝道:“這小道士乃是皇上親自下令捕殺的逆賊,大家一起出手,取了他首級回去領功!”
聽了這話,眾侍從各自拔劍揮刀,圍攻葉青冥,崔允也趁機發起攻勢,尋瑕伺隙,竭力要將葉青冥當場斬殺。
此刻強敵環伺,已是身陷重圍,葉青冥仍不反擊,依然施展身法躲避,刀光劍影閃爍舞動,從四麵八方攻來,能閃避的餘地逐步縮小,局麵變得越發不利,葉青冥卻毫不在意,口中朗聲說道:“崔先生,當年在宣山之中,我被僵屍追殺,你曾救我一命,今日便讓你十招,報答此恩!”
崔允與葉青冥有殺師亡國之仇,此仇無可化解,不死不休,但崔允也曾救過自己一命,於己有恩,彼此的因果將於今日了結,無論是仇還是恩,都要有所報答。
聽了這番話,崔允心中一淩,葉青冥雖是敵人,但恩怨分明,氣度不凡,道心之穩固,由此可見一斑,同時敵人大方讓招,從容不迫,顯然是胸有成竹,然則自己處境之凶險可想而知!
眾侍從也瞧出情形不對,刀劍揮砍更急,同時從四麵堵截,分進合擊,無論如何也要將敵人盡快斬殺,但葉青冥身法奇幻,如雲霧飄蕩,似清風盤旋,正順應了仙道法門中“空、靈、輕、柔”四字要訣,因此雖受圍攻,卻仍能自保,盡管刀芒劍氣淩厲無匹,他卻每每在間不容發之際避了過去!
自從當年元神入夢之後,葉青冥對於大道的感悟已經頗深,這幾年更在顧憲成、戚繼光等高手的指點下潛心苦修,進境一日千裏,厚積而薄發,今日與強敵拚鬥,才會如此從容不迫。
頃刻之間,十招已過,葉青冥反手拔出背後長劍,順勢前揮,崔允急喝道:“大家小心!這小賊身懷至寶,無堅不摧!”
眾侍從聞言,都不禁大吃一驚,忙不迭的分散閃避,同時各自在心中暗罵:“這麼重要的事,你他媽怎麼不早說?”
經崔允提醒之後,眾侍從已經有了堤防,本不會輕易被長劍砍中,哪知道葉青冥背負的劍鞘內共有兩把長劍,此刻雙劍齊刺,攻勢迅捷,劍光更相互掩映,令人無法察覺其中的異樣,猛然間雙劍分離,左右交錯,分別刺向兩名侍從,隻因這變化太過突然,那兩名侍從在驚慌中手足無措,尚未來得及閃避,便被長劍刺入心窩,哼也沒哼一聲,已然命喪當場。
開了殺戒之後,葉青冥並不立刻追擊,雙手各執一劍,輕輕一甩,將劍鋒上的鮮血甩掉,然後說道:“崔先生,當年你偷襲暗算,將我恩師擊敗,今日我便用師傳的正氣劍取你首級,祭奠我恩師在天之靈!”
正氣劍本是浩然門掌教玄烈道人的法寶,最初共有五柄,乃是一爐所煉,同源同質,及至百餘年前魏國淪亡之役,有三柄正氣劍遭受損毀,餘下兩柄劍便為汪曉瀾所得,煉化成本命法寶,而葉青冥與汪曉瀾合籍雙修,夫妻一體,所以彼此的法寶可以相互通用。
本來葉青冥若動用流痕劍,便可穩操勝券,但自己恩師被迫兵解,飲恨而終,究其根源,乃是遭受崔允和許淨宗暗算所至,今日若用恩師遺留的仙劍斬殺宿敵,才不枉了恩師一番教誨!
見到葉青冥修為大進,崔允本來暗暗忌憚,此刻卻見這強敵棄至寶不用,不禁大喜過望,暗想:“你進步雖快,總不及我修為深厚,先前我還畏懼你的仙劍至寶,不敢放手一搏,如今你舍己之長,自曝其短,豈不是找死?果然是天無絕人之路,我脫劫有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