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複仇 第84章 留取丹心照汗青(3 / 3)

見葉青冥拒絕的如此斷然,顧憲成不禁大感惋惜,他知道眼前這位少年年紀雖輕,卻有獨當一麵的才幹,其修真的天賦、潛力更堪稱逆天,日後成就定然不可限量,大明王朝縱然強盛,但若與這少年失之交臂的話,也絕對是一大損失!

雖然顧憲成已知葉青冥不可能加入大明王朝,卻也不願見到他與大明王朝正麵為敵,因此不停勸慰,試圖打消他心中報複權奸的念頭,但葉青冥滿腹悲憤,根本無可排遣,更不願再聽這些不痛不癢的話,便提出告辭,之後便返回了住所。

雖然此時已是深夜,但葉青冥卻無心睡眠,進書房取出筆墨,奮筆疾書,借以發泄心中的愁苦怒意,汪曉瀾同樣難以入睡,因此在察覺到葉青冥歸來後,便來到他身旁靜靜站立,見他麵沉似水,揮毫不停,便知他心中鬱鬱,無法釋然!

汪曉瀾不禁輕歎一聲,隨手拿起一張葉青冥寫過的宣紙,隻見上麵寫著一首詩:“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這首詩是大宋陸遊創作的《書憤》,而此刻葉青冥書寫此詩,自然是借以表達自己對朝政昏庸的憤慨之意和對將領蒙冤的惋惜之情!

曾經年少,以為天下之事是非分明,怎能想到世事維艱,人心險惡?似於謙等人盡忠為國,終究也落得如此下場,昔日萬裏長城,今日何在?自此之後,誰還會挺身而出,力抗強暴,挽救百姓於水火?

這一首《書憤》將葉青冥的心境演繹的淋漓盡致,而汪曉瀾默默旁觀,卻見丈夫的字跡雖然挺拔,但用力太過,勁力直透紙背,起筆收筆又都十分滯澀,她自然便體會到丈夫的憤恨傷懷,因此便存心勸慰,當下也取過筆墨寫了一首詩:“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汪曉瀾跟著說道:“戚大帥等人蒙冤之事已經無可挽回,你我在這裏咬牙切齒也於事無補,不如啟程入京,伺機將首惡誅滅,也好為戚大帥等人報仇雪恨!”

葉青冥正在觀看汪曉瀾寫的詩句,忽然聽見她的這一番話,立刻拍案而起,昂然說道:“我正有此意!你我夫妻雖然流落異鄉、勢單力孤,但也絕不隨勢而屈!”

頓了一頓,葉青冥又道:“此次入京,還是我一個人去比較好,你在這裏等我十日,如果十日之後……我沒有回來,那誅殺崔允、許敬宗的重任,就隻能由你一力承擔了!”

大明京城壁壘森嚴,而那些權奸也大都修為不弱,入京鋤奸一事自然凶險萬分,因此葉青冥不願愛妻犯險。

話一說完,葉青冥又擔心汪曉瀾非要跟去,畢竟這位嬌妻性子急,事事率性而為,誰也勸不住,不料汪曉瀾這次並未反對,隻是柔聲說道:“我等你回來!”

這區區五個字,已勝過了千言萬語,得妻如此,夫複何求?

葉青冥不再多言,徑自架起遁光趕往大明京師,此刻無牽無掛,自然要放手大殺一場了!

注1:曆史上的兵部尚書是文官,但此處小說演義為武將,是為了方便大家理解,讀者們不可不知。

注2:六科給事中,明代言官的一種,但權力比普通言官更大,擁有輔助皇帝處理奏章,監察六部事務等權利,平時更是想罵誰就罵誰,連皇帝被罵了也隻能咬牙忍著,其餘大臣就不用說了,而且曆代言官並不是正義的化身,有時候他們彈劾官員,根本就是公報私仇。

注3:內閣,明、清兩代出現的朝廷機構,權力之大不亞於曆朝宰相,內閣成員的人數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變化。司禮監,可以抗衡內閣的機構,內部成員全部是太監(正常男人沒資格加入),堪稱太監的最高榮耀,比東廠地位還高!而且,內閣和司禮監分別掌管著票擬和批紅兩種大權,對於這兩種權力,這裏就不過多解釋了,大家隻需要知道,當這兩種權力結合在一起,便可以替代皇權,直接對大多數朝政做出決議,而且,有時候皇帝會出現親征、生病、犯懶等狀況,沒辦法處理朝政,諸般事務便隻能由大臣和宦官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