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丈夫如此說,汪曉瀾仍然滿腹懷疑,她性子又急,忍不住開口問道:“蕭道友,你似乎護送了一份名冊,好像關係到血獄與世俗的爭鬥,你為何不趕快將這名冊交到大明強者修士手中?”
葉青冥見她直言詢問,登時覺得有些冒昧,畢竟這是對方的機密大事,如此隨便詢問,容易引起誤會。
哪知蕭鴻卻不介意,微微一笑,說道:“咱們進入大明邊關的時候,名冊就已經被我送走了,剛剛傳來消息,戚大帥已經收到名冊了,而且相應的對策也已經展開,在明日正午之前,便可將那批叛徒一網打盡!”
聽了這話,汪曉瀾才知道葉青冥所言不虛,她轉念一想,又問道:“蕭道友,那名冊之內記載的究竟是什麼?為何血獄群魔會如此重視?”
葉青冥忍不住喝道:“曉瀾!”
蕭鴻卻道:“無妨,尊夫人心直口快,正是性情中人,何況名冊已經送到戚大帥手中,這秘密也就不再是秘密了。”
頓了一頓,蕭鴻道:“既然我能潛伏血獄,打探群魔動向,那自然也有修士替血獄賣命,潛伏在我大明王朝,還有一些修士為了蠅頭小利,不惜出賣自己的族群,這些毒瘤為禍甚大,不能不除,那份名冊上,正記載了這些修士的真實身份!”
汪、葉二人這才明白,為何血獄會對那份名冊如此看重,在這大戰之中,每一名潛伏的修士都至關重要,他們可以暗殺敵方首腦,可以盜取軍情密報,甚至可以臨陣倒戈,左右大戰的局勢,現在這名冊落入大明修士手中,對於血獄來說自然極為不利,所以先前群魔才會舍棄至寶,改去追殺蕭鴻。
名冊落入大明修士手中,那些潛伏在大明王朝的毒瘤自然無所遁形,況且世俗壁壘森嚴,又占了城防地利,血獄群魔失了內應,自然難以強攻,隻怕要收斂攻勢,靜待時機了,世俗又多了一些時間來布防,形勢自然好轉了不少。
蕭鴻送出名冊,重擔自然卸下了,而葉青冥和汪曉瀾更對血獄、世俗之間的大戰毫不關心,因此每日都不急著趕路,而是緩緩前行,隻不過戰亂時節難民極多,三人見了那背井離鄉、拖家帶口的人潮,都大感不忍,雖然三人都修成一身法力,又時時出手相救,但終究也救不了這許多難民。
數日之後,三人行至一處大城,蕭鴻遙指著城樓,開口道:“二位道友,這座玉樹關才是我大明西南邊疆的真正重鎮!”
汪、葉二人抬眼望去,卻見那玉樹關的城牆高有三百餘丈,向兩側延伸出四百裏遠近,以二人現在的修為,都需運足目力,才能看見城牆盡頭,葉青冥從未見過如此大城,此刻不禁心生讚歎之意,而汪曉瀾曾在大明王朝居住過一段時日,反而不覺得如何驚奇。
三人漸行漸近,慢慢走到城門前,近看之下,更覺得城樓巍峨,單是那城門便高達二十四丈,修築的極為寬闊,足可供十六輛馬車並行,令整座城樓越顯得氣勢恢宏,而且城內顯然布下了某種大陣,以禁法貫通天空地底,將虛空盡皆封鎖,城防明顯比先前那些小城要堅固得多,任何修士想要進入城中,都隻有按部就班的從城門進入。
城門處自有守衛盤查,但汪、葉二人持有那儒修李存意贈送的腰牌,又有蕭鴻引路,自然暢通無阻。
入城之後,葉青冥細細打量此城的布局,卻見大街小巷以及市井府宅都布置的井井有條,占盡地利,並隱隱組成一個聚靈陣,將天地元氣一刻不停的吸入城中,一來可以維持禁法運轉,二來也令整座城市元氣充沛,修士進入城中,固然覺得神清氣爽,就連在此地居住的凡人也沾了光,隻怕壽元能憑空增加不少。
葉青冥心中讚歎:“這座玉樹關果然不是先前那些小城所能比擬的,也難怪蕭鴻將之稱為大明西南邊陲第一座重鎮。”
世俗雖與血獄開戰,但戰火尚未波及到這裏,因此玉樹關內雖有逃難而至的流民,卻仍顯出一團太平氣象,蕭鴻身為東道,自然待客殷勤,便尋了一座極有名的酒樓,請葉青冥和汪曉瀾品嚐本國的珍饈美食、窖藏佳釀。
葉青冥本不貪口腹之欲,但他與蕭鴻一見如故,此刻也想把酒言歡,好好暢飲一番,當下便欣然應邀,蕭鴻要了滿桌酒菜,二人一邊飲酒,一邊論道,一時間賓主盡歡,均有相見恨晚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