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罷,魏王拔劍自刎,身為一國之主,應當寧死不辱!
許淨宗回頭冷笑道:“瞎子咬牙空發狠!哼哼,我倒要看看你魏國子民如何跟我大唐王朝周旋到底,永世不屈!來人,把這狗王的眼珠子給我摳出來,放到王宮最高處,然後開始屠城,我要讓他親眼看著忠於他的子民被斬盡殺絕,這狗王的屍身也不許安葬,扔到荒野裏喂狗!”
眾儒修依言行事,許淨宗跟著帶領麾下將魏國京都百姓盡數驅趕到一處,逼令投降,不肯屈服者立刻處死,降者雖然免死,但也從此不能在魏國居住,要盡數遷入大唐王朝,畢竟這等偏遠地區極難管理,若不留下兵馬鎮壓,那這些百姓心念故國,定會造反,若留兵馬,則人少了無用,人多了空費錢糧,不如將百姓盡數遷走,從此一勞永逸!
都說魔道、鬼道的修士殘忍,但人道修士狠毒起來,卻令諸道群修難以望其項背!所以千百年來,人族中始終流傳著一句話,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對於魏王臨死前的憤恨詛咒,許淨宗非常的不屑,但所有人都不知道,那些遺言詛咒竟在數千年後應驗了,而大唐王朝也因此改朝換代,這是後話,暫且按下不表!
楚國王宮之內,宮廷守衛已被盡數格殺,儀表堂堂的儒生崔允帶著一隊灰袍人將楚王逼入死角,崔允含笑說道:“楚王陛下,你是自己了斷呢,還是讓在下送你一程?”
楚王嘶聲怒喝道:“崔允,我楚國素來與大唐王朝無冤無仇,你為什麼要這麼做?”
崔允,時任大唐王朝禦史中丞,也修習人道儒門神通,道行精微,擅長推算,當年佛、魔兩道數十位修士在小雲梭山爭奪靈寶落魂鍾,卻被崔允施展儒門聖法將落魂鍾攝去,佛魔二道數十位修士一齊發難,又被他孤身一人連斃九大修士,群佛諸魔不敢再爭,任他從容離去,自此名揚天下,他後來投身大唐王朝,謀取富貴,因他能謀善斷,大唐君主時常稱他為左膀右臂,是人道修士中的傑出之輩!
見楚王厲聲喝問,崔允笑了笑,說道:“楚王陛下,你身為人族,卻勾結鬼道血幽宗,違犯世俗例律,在下奉唐皇陛下之命,特來將你誅滅!”
楚王強忍怒氣,說道:“當年世俗各方君主定下約定,允許散修在各國開宗立派……”崔允打斷他的話,說道:“血幽宗在明麵上是散修宗門,暗地裏卻是八大勢力中地府的耳目,你背棄世俗,勾結地府,真是人族敗類,死有餘辜!”
楚王怒極,喝道:“血幽宗明明是散修宗門,你說他們是地府的耳目,那你拿出證據來,空口無憑,豈能叫人信服?”
崔允淡淡一笑,說道:“你信服不信服,都要死,在下何必要有證據?”
地府是天地間八大超然勢力中的一個,由無數鬼道修士共同建立,與仙道的天庭和人道的世俗分庭抗禮,血幽宗這等小門小戶,哪配做地府的耳目?若血幽宗真跟地府有關係,浩然門早就被滅了,還能僵持到現在?
崔允隻是找個借口殺人,絲毫不理會楚王的辯解,片刻之後,楚王已經倒在血泊中,臉上猶帶憤恨與不甘,但千百年來,冤死之人又豈止楚王一個?
魏楚兩國相互爭鬥百餘年,卻在一日之內雙雙亡國,落得如此淒慘下場,當真是令人悲歎無已!
崔允見大事已了,便按照之前的計劃,帶領麾下眾儒修朝萬屏關進發,魏楚兩國大部分的兵馬以及血幽、浩然兩大宗門的修士都在那裏,隻要將之盡數剿滅,那此行的主要目的也就達到了,剩下的不過是安撫百姓等繁瑣事宜了。
與此同時,許淨宗也已經帶領麾下一幹儒修前往萬屏關了,而浩然門和血幽宗以及兩國將士卻對此事一無所知,仍在舍生忘死的惡鬥,渾不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真正的大敵即將出來收拾殘局!
注1:莫須有,出自宋代嶽飛被冤殺的典故,雖無顯跡,意有之,是明代徐有貞為了殺死於謙,編造他欲立外藩的罪名,借皇上的刀把於謙給殺了,本文提及這兩個典故,是想說明,無論在現實中,還是在修真世界中,殺人其實可以不講證據,是否有罪和是否受懲沒有任何關係,所以才會有包庇和冤屈這兩個詞語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