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緣起 第11章 無心插柳成神醫(3 / 3)

提及這一場廝殺,李風的臉上不禁浮現出恐懼、不忍、痛苦、絕望等諸多表情,最後浮現一抹黯然,通過李風的講述,葉平的腦海中浮現出那慘烈的一戰,所有人嚎叫著前衝,兩軍將士狠狠地撞在一起,哀嚎、血花、殘肢交織在眼前,敵人與戰友一個接一個的倒下去,而殺戮仍在持續,沒有乞求,沒有寬恕,腿被砍斷用手爬,手被砍斷用嘴咬···

兩軍足有八千五百餘人參戰,卻僅僅隻有不到三千六百人活了下來,已經徹底詮釋了戰爭的殘酷!

但國仇家恨始終壓在葉平的心上,他之所以每日拚命學醫、拚命修煉、拚命救人,就是為了讓自己沒有片刻餘暇,如若不然,他就會忍不住去想那些慘死不久的無辜鎮民和早已亡故的父母,他渴望入伍參軍,為親人報仇,雖然他也知道以暴製暴並非良策,但這等血海深仇豈能不報?

過了六七日,李風的傷勢雖然尚未痊愈,卻已能下地行走了,他知道戰事吃緊,急於回十裏亭軍營報到,葉平怕他傷勢反複,又多留他修養一天,才放他去。

之後一連多日,葉平都治傷救人忙的不可開交,但稍有餘暇,他就會埋頭鑽研那四本無名古卷或是苦讀醫書,竭力提高自己的實力和醫術,這醫書便是軍醫王老頭給的那幾本,畢竟王軍醫也是忙得團團轉,根本無法每時每刻都親身指點他,但看葉平學醫的天分如此高,又舍不得這棵好苗子,便讓人把醫書捎給葉平,讓葉平自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隨時可以去問他。

葉平學醫的天分不錯,又有現成的書卷可參考,每天也能通過治傷瞧病來印證所學,因此他學醫的時日雖然尚短,但他的醫術卻是突飛猛進,若在假以時日,葉平定然不負神醫之名。

葉平和眾多醫徒連日的忙碌總算有所收獲,絕大多數的傷員都得到了救治,而其中一部分傷勢較輕的人已經痊愈了,這些人無論男女老幼,都渴望能參軍殺敵,為死去的親人報仇,但一直以來,魏國的城鎮雖被攻破不少,魏軍卻一直收縮防線,靜待時機,所以兵馬死傷並不太多,為了節約糧草,隻是零星的招兵買馬,因此大多數人空有殺敵之心,卻無報國之門,隻能做些力所能及的粗活去支援將士,極力忍耐著心中的痛楚仇恨。

恰在此時,佳音傳來,朝廷新委任的先鋒官即將走馬上任,因此駐紮在臨宣城的魏軍準備招募一批新兵了,葉平早已留心此事,自然立刻就搶著去報名。

等葉平來到招募處,那想投軍的人早已在門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葉平隻得走到隊尾,按部就班的往前挪,但等葉平進了招募處,那些負責招募的武將卻都皺起了眉頭,一位姓劉的百總說道:“葉大夫,你也來投軍?”

葉平點了點頭,說道:“正是,勞煩長官把小人的名字添上去。”當初就是這位劉百總在城頭仔細盤問葉平,是個精明強幹的厲害角色,葉平對他印象極深,而他聽說了葉平的醫術、醫德之後,也很佩服葉平,一來二去,兩人也結下了交情。

招募處的這些武將也大半都認識葉平,但他們卻堅決不同意這位小神醫參軍,在他們看來,葉平應做之事就是救治傷員,而非上陣殺敵,士卒好招募,醫術高明的大夫可就難尋了,萬一葉平嗚呼哀哉,為國捐軀,那些傷員豈不跟著受罪?

那劉百總說道:“葉大夫,你是有用之人,若你在,咱們的將士便可少些後顧之憂,所以這上陣殺敵的事,還是交給其他人好了。”這些將官都是火爆脾氣,若是尋常人在此糾纏,隻怕早被亂棒打出去了,但葉平聲望頗高,所以也無人對他發作,和他說話也都是客客氣氣的。

可葉平來臨宣城的本意就是投軍,治傷救人隻是適逢其會,但因為神醫的頭銜而被禁止入伍,卻是葉平始料未及的,但父母之仇、屠城之恨日夜咬噬著葉平的心,他執意非參軍不可,可他軟磨硬泡了半天,這班武將們仍是堅決不允。

到了最後,眼見得實在無法可施,葉平隻好使出激將法,說道:“葉某自幼在山中獵獸,也學了一點粗拳笨腳,既然諸位長官認為葉某上不得陣,便請哪位長官出來賜教一下,若是葉某不敵,便回去本分行醫,若是葉某僥幸不輸,那便請各位長官將葉某的名字添上去。”

魏國崇尚勇武,無論男女老幼,幾乎人人習武,而這些負責募兵的武將職位雖不高,但都慣曆廝殺,很有幾把刷子,聽葉平如此說,都不禁哈哈大笑,他們敬重葉平的醫術醫德,但說到動手搏鬥,如何肯把這半大的孩子放在眼裏?

見葉平執意參軍,迫切如此,眾位武將對望一眼,都點了點頭,那劉百總說道:“既是葉大夫報國心切,那咱們也不好太過不近人情,便依葉大夫所說,一場定勝負,勝了準你參軍,敗了回去行醫!”

葉平大喜,躬身說道:“多謝各位長官提攜,葉某感激不盡!”

眾武將一聽這話,不禁都氣樂了,這位小神醫說話似是恭敬,但聽他那話裏之意,竟是勝券穩操,定可參軍入伍無疑,眾武將心想,雖然不能對神醫下狠手,但也要好好教訓教訓這毛孩子,定要讓他知道,醫術高明和能打善戰是兩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