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財務與業務全麵融合的財務轉型
管理論壇
作者:陳益君
【摘 要】 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必然帶動企業管理轉型,而財務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部分,也要進行相應的財務轉型。文章以舟山市土地儲備中心為例,分析了土地儲備中心財務全麵融合業務工作,從會計核算精細化、成本管理前置化、全麵預算管理三方麵入手,實現從核算型財務轉型成為創造價值型財務,並分析了財務轉型中還存在的如缺乏績效考核製度等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財務轉型;業務;融合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4)27-0011-02
十八大以來,提出新階段的改革,其核心目標是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必然帶動企業管理轉型,而財務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部分,也相應要由傳統核算的財務會計向創造價值的管理會計轉變。同時,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也為財務轉型打下紮實的技術基礎,收集和挖掘海量的會計信息已成為現代財務工作的核心內容。本文以國家第四個新區——舟山群島新區為背景,分析舟山市土地儲備中心財務在新形勢下,從核算型財務轉型成為與業務高度融合、創造價值型財務。
一、財務轉型前的土地儲備中心
舟山市土地儲備中心成立於2000年,成立目的是運用市場機製,通過收回、收購等方法取得的土地進行前期開發、整理,並進行儲存以供應和調控城市各類建設用地的需求。到2012年12月31日,所擁有收儲土地1370畝,淨資產5700萬元,銀行借款2億元。2013年之前,土地儲備中心沒有發揮積極作用,收購土地以政府指令性收購為主,融資金額小,收儲土地質量差,對土地資產的保值增值和土地調控作用甚微。
二、土地儲備中心戰略的確定為土地儲備財務轉型奠定基礎
2011年舟山市成立國家第四個新區,2013年新區發展規劃獲批準。新形勢下,土地儲備工作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原先的土地收儲模式已落後於經濟發展需要。2013年9月,舟山市政府出台《舟山市土地儲備實施辦法》明確,要進一步加強土地儲備管理工作;土地儲備中心的戰略目標確定為促進群島新區國有土地資產的增值保值,提高政府對土地市場的調控能力,參與政府投資融資體製改革;土地儲備中心的經營範圍主要是以城市規劃為經營性用途的國有存量建設用地和新增建設用地;明確各區政府、管委會的舊城改造指揮部和拆遷安置部門等為做地機構。
中心戰略的轉型為土地儲備財務轉型奠定了基礎。中心財務與業務高度融合,致力創造價值的財務轉型,取得一定成效。到2013年底,土地儲備中心新增收儲土地3000畝,淨資產增至7.36億元。項目總投資45億元,簽定合同貸款26.2億元,有效地實現調控土地市場,促進土地資源合理利用,並形成了對全市儲備土地實行統一收儲、統一整理和統一供應的經營模式和以國家政府性銀行為主,國有銀行為輔,商業銀行為補充的融資方式,有效地降低融資成本與風險。
三、土地儲備中心財務轉型的具體操作
2013年9月,土地儲備中心戰略的轉型,帶動會計轉型。同時會計轉型又促進中心戰略的實現。財務轉型主要是從會計核算、成本管理、全麵預算管理三方麵全麵融合業務工作。
(一)財務全麵融合業務工作是對收儲業務會計核算精細化
精就是精益求精,追求最好,不僅把產品做到極致,也把服務和管理工作做到極致;準是準確的信息和決策,準確的數據和計量;細是操作細化。土地儲備會計核算的精細化是對收儲土地的整個工作流核算的細化。土地儲備中心財務實行土地精細化核算,對所儲備項目進行宗地核算,分宗地進行明細成本核算,分宗地進行成本結算與歸集。在報表中增加“項目支出明細表”,分“征地拆遷補償支出、土地開發支出、其他直接支出、待攤支出”等明細科目。從融資、征收、開發、回收一個收儲項目的經營循環,以貨幣核算來記錄土地收儲的整個流程。同時,建立儲備土地台賬製度。這樣,會計核算分宗地,單列項目支出明細報表,建立台賬製度,整個會計核算流程和業務流程融合在一起,為分析、比較、預測收購土地打下基礎。
(二)財務全麵融合業務工作是對收儲成本管理前置化
土地儲備的主要成本包括收儲土地成本和融資成本。因此,土儲中心迫切需要將成本管理納入中心戰略管理的範疇,將關注成本與關注長期發展和提高核心競爭力相結合。中心的成本費用管理和控製關鍵在於從源頭上抓好成本費用管理,促進中心收儲成本控製水平的不斷提高。
1.從收購土地的源頭上控製土地收購成本,進行事前控製。在業務部門提交的擬收購土地,財務要到各做地機構了解情況,進行成本分析測算。同時,把收儲土地的成本規範細分為四塊,征地補償(區片價),按各區片出台的補償標準進行核定;青苗、地麵附著物,按出台的文件進行核定;拆遷補償及安置費,按各地區的拆遷政策查看各個地塊的拆遷補償方案,進行測算並與以前年度比較;土地前期開發成本,因出讓地塊涉及需要進行的道路、供水、供電、供氣、通訊、照明、土地平整等基礎設施建設等支出,按工程的造價進行估算。細分土地收儲成本,明確政策標準,使業務與財務統一操作規範,嚴格控製收儲土地成本,有效防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