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五章:現代籃板極限……!(1 / 2)

現代NBA賽場之上,一名球員能夠拿到的單場籃板球數上限,會是什麼呢?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當年單場55個籃板球這種神跡,是不可能在NBA發生了。能夠拿到這種記錄,不僅因為維爾特老爺實在太太太太太BUG了,還因為當時的NBA比賽節奏、命中率、籃板球爭搶方式、乃至整體攻防思路,都和現代NBA很不一樣。

世界籃球是在不斷進步發展的,如今的NBA一場比賽之中,大部分情況下,雙方的得分會在80到120分之間。更小、比例相對較高的得分範圍,是在90到110分之間。

與此同時,兩邊的命中率在大致情況下,會在百分之四十三到百分之四十五之間,三分線外的命中率,則會在百分之三十三到百分之三十七之間。

這些並不是信口雌黃,而是有無數專家研究、無數數據支持所得出的結論。

從上麵的這些、大部分球迷都可以想象得到的數據中,不難算出一件事:

單支球隊的單場籃板球數,一般會在35到50個之間。

一些特殊的比賽中,一方籃板球實力太弱,另一方太強,導致一方籃板球數量少於35個,另一邊籃板球數量多於50,甚至55個,也是時不時會發生的事兒。

這種籃板球總數之下,如果有一名球員的籃板球能力格外突出,他可以搶到多少個籃板球呢?

“很好計算的。”

比賽馬上就要開始,解說台邊的兩個家夥又說起了這麼個話題來。

至於話題為什麼會被引到這裏?

還不是因為他們也看過目前的賽季場均數據統計,發現陳牧的場均籃板球數,似乎有希望衝擊一個新的高點了。

多少年來,都從未有人觸及過的高點……!

“一名主力球員,在一場48分鍾比賽時間的比賽中,上場時間一般在36到38分鍾之間。主力球員裏的核心王牌,上場時間來到42分鍾左右也不是怪事。再往上去的話,基本相當於全場不下場了,除了在季後賽,和一些異常焦灼、又死活不想輸的比賽中之外,一般教練也不會將自己的主將用的那麼狠。”

這一次,分析起數據的不是巴克利了。

嗯……其實你我都知道,還不是因為巴克利要讀提詞器上的內容實在太不靠譜,導播怒了,幹脆把兩個活寶的銀屏角色給互換了呢……

沒錯,一句題外話,如今的影視娛樂圈子裏,幾乎所有的銀屏角色,實際上都是預設好的標簽化角色。

最大化傳播效果,提升影響力和收視率、票房,追求最大經濟效益而已。

“我們就算一名球員上場45分鍾,全場隻休息三分鍾,和沒休息也沒什麼區別了。”

史密斯繼續道:“再假設,他所在的球隊,籃板球爆肝了,全場摘下了60個——足夠誇張了,真的,如果你去關注一下最近這些年來的單場球隊籃板球數記錄的話。”

“再假設,全隊除了這個籃板狂人之外,再也沒有平均水準以上的籃板球手了——任何位置上的都是。這一點就保證了,大部分的籃板球會被這個籃板狂魔給摘下來。”

“以這個最最極端的情況為前提,我們可以大致算一下,現代NBA比賽中,一名球員的單場籃板球數極限,大約在哪裏。我們視頻聯係NBA數據專家霍靈格老兄,嗨!能聽見嗎??”

計算過程不再贅述,著名數據專家霍靈格出現在遠程視頻直播畫麵上,一番寒暄之後開始滔滔不絕。對於這種問題,身為數據專家的霍靈格自然曾經大致算過,很快,結論就出爐了。

“35到38個,極限的極限了,基本上是70秒鍾一個籃板球。”

霍靈格一番計算完畢,一臉正色道:“這就是現代單場比賽裏,單名球員的籃板球數極限數據了。”

“70秒一個籃板球啊……”

巴克利身為籃板高手,也皺著眉頭仔仔細細的算了一會兒。

包括他自己在內,近現代NBA賽場上,還是出現過一些衝擊到單場30個籃板球數據的人物的。那些比賽的錄像如今看來,感覺幾乎就是:全場的籃板球,全被一個人給摘下來了。

那已經是極限了,巴克利自己也好,摩西馬龍也好,羅德曼也好,加內特也好,大本、穆托姆博等等等等人都好。

沒有人能夠超過這個極限了。

“70秒鍾能幹什麼?平均20秒一個進攻回合的話,能夠給雙方打總共三次半進攻。其中有一半會進球,0.25次會失誤、搶斷、犯規之類的。剩下1.5次會產生籃板球,而那個球員就要搶下其中一次——無論前後場。”

霍靈格繼續分析幾句,眾人也都是點頭深吸一口氣,這麼聽起來,難度確實高的有些離譜了。

“節奏飛快的比賽中,以平均14秒一個回合來計算,70秒是5次進攻回合。還是之前的計算,一半進球,0.4次失誤、搶斷、犯規之類的。剩下大約2.1次會產生籃板球,這名球員就要搶下其中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