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性感女神到演技女俠(1 / 3)

從性感女神到演技女俠

文化

作者:崔斯嘉

1981年邵音音拍攝麗的電視台連續劇《甜甜二十四味》時與其他藝人的合影。左起:張國榮、文雪兒、邵音音、梁嘉倫。

邵音音

本名倪小雁,1950年出生於香港。

1972年開始從事電影演出。

1978年,因隨《官人我要》出席戛納電影節被美聯社稱作“China Doll(中國娃娃)”而遭台灣封殺,後加盟麗的電視,專門在劇中扮演壞女人。

1986年,參演黎經文出品的電影《夜之女》。1990年,參演陳惠敏執導的《義膽雄心》。1995年,參演梁朝偉主演的《救世神棍》。2000年,參演監獄片《我在監獄的日子》。

2005年開始擔任香港演藝人協會名譽理事。

2007年,參演《野·良犬》,憑此獲得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2010年,主演電影《打擂台》,憑此獲得第3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2012年,出演演藝生涯中的第一部舞台劇《饑餓藝術家》。

她由李小龍推薦入行,以豔星出道。

在李翰祥、呂奇、麥當雄導演的電影裏,她都是性感的化身,曾有女神之名。

再後來結識馬來西亞富商,結婚,生子,息影,移民,又是另一番人生。

直到婚姻失敗,回到香港,她重新又站在攝影機前,這一次,出現在銀幕中的,不是女明星,而是女演員——邵音音。

這一路的跌宕起伏波瀾壯闊,比電影更精彩許多。

多虧了李翰祥導演

邵音音年輕時,香港電影正處在一片“邵氏輝煌”之中。多年後,邵氏出版《百美千嬌》,邵音音位列“性感女神”——當年的她,身材浮凸玲瓏,眼神嬌媚,正是風月無邊的性感。

然而令邵音音正式大紅大紫的,卻是李翰祥導演的《風花雪月》。片中邵音音飾演女學生,眼神常含羞怯,因而更添了楚楚之致,這種天真的嫵媚,是獨一份的,邵音音式的性感。

其實入行前,邵音音並不怎麼喜歡演戲。初入行,又是什麼都不會——不會站位,不會借位,更不知道如何對著鏡頭講話……多虧了和李翰祥導演的合作,讓她真正懂得演戲是怎麼回事。

“李翰祥導演對於每一個演員會好好利用,利用你的外形,看你的特質,寫個角色給你……你不需要怎麼演,光是站在那裏,觀眾已經覺得你就是劇中的角色了。多數導演都不是這樣,你不會演戲,他就教你演戲,一句一句地拍,叫你怎麼做就怎麼做……但李翰祥導演是很不一樣的。”

但是跟李翰祥拍戲也有特別的辛苦:“他拍戲的那些服裝啊,清代的衣服什麼年代是幾寸的領子,袖子是要蓋住手腕還是要短到露出手鐲,全部都要注意的!比如我拍秦朝的戲,他就叫我穿六件裙子,雖然戲拍出來觀眾隻能看到最外麵的一件,但我身上是一件一件又一件的。他非常注重這種質感。”

當年邵氏拍戲,多在封閉的片場,光線全部靠人工打出來。李翰祥的燈光也特別講究。“所以現場熱啊!我現在回想起來,都不知道那時候是怎麼捱過來的,可能因為那時候每個人都是這樣捱,沒有人抱怨。”

時間飛快過去,當年的辛苦,隻成為腦海裏留下的一個印象,但銀幕卻永遠留住了他們的風采。現在電影的製作,隻怕已經少有人會為了這種“演員能知道”,而去花費時間金錢製作層層疊疊的精美服裝了。

“我喜歡李翰祥導演拍戲,還因為他注重美術,還有服裝、道具和音響,比主角還在乎他們身上穿什麼。而且他又很會教人演戲,不靈活的人也可以拍得不錯,靈活的人就會拍得特別好,我算是靈活一點的,所以才有今天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