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謙把甄乾送到前廳便離開了,甄乾找了一個牆角沒人坐的位子,準備隨便吃一點就返回真定縣城。
“大郎,好久不見……。”
牆角坐著一個和甄乾年紀相仿的男子,一身單薄的冬衣,整個人讓人感覺好像沒有睡醒的樣子,看見甄乾坐下來,立即端著酒杯擠了過來。
“原來是十三郎,是有一年多沒見了,在忙什麼?”
十三郎名叫甄亮,是甄謙的庶出弟弟,今年二十出頭,以前在甄家學堂還一起念過書,為人遊手好閑,除了沒有殺人放火之外,在甄家學堂時沒少拉自己去喝酒逛青樓,後來惹了一身的賭債,差點被甄鬆打死。這幾年也不知道在外麵做什麼,已經很久沒聽到甄亮的消息了。
“還能做什麼,當然比不上大郎在外麵風光,和幾個朋友在外麵做一點小生意,不知大郎有沒有興趣加入一個?”
甄乾對甄亮的生意沒什麼興趣,不過閑著沒事便聊了起來。
“現在做生意不容易,去年販了幾車麻布去魏州,結果差點賠光了回家的路費,後來聽說淮南的蠶絲便宜,想購買一些回來織錦,可是一問才知道竟然找不到熟練的工匠,連織錦的織機都找不到幾台,現在和別人販運一些南方的幹果到北方,算是賺了一點……。”
“不錯!南方的幹果販運到北方,至少有四五成的利潤,賺的應該不少吧!”
“那裏、那裏!”甄亮拿起桌幾上的一顆紅棗道:“這就是我今年販運的幹果,從千裏之外的壽光運來的,很甜,嚐一顆?”
壽光在後世的山東半島,在唐代就以盛產大棗出名,棗大核小甜度高,晾曬後做成幹果被當成供品送進皇宮。
“很甜!”
甄乾給了一個中肯的評價,古代沒有後世的信息來源,做生意全靠自己的經驗判斷,甄家這種大家族還好,失敗一次可以重來,如果是普通人一旦在生意場上跌倒,恐怕一輩子都再也爬不起來了。
“這是當然了,壽光的紅棗可是出了名的好,知道是怎麼種出來的嗎?”
甄乾搖搖頭,自己又不是神仙,那裏知道怎麼種紅棗。
“這種棗樹可有講究了,首先要選擇棗園,棗樹不挑土地,荒地、鹽堿地都行,但必須要有充足的水源,土壤裏要有很多水,排水也要好,一定要種在朝陽麵。其次就是選擇好的棗樹苗,這棗樹苗分很多種,有早熟型、晚熟型,這樣才能避開棗子大量上市的時間,這裏麵的學問可多了,現在跟你說……一下子你也記不住,這樣說吧,這種棗樹可是一本萬利的好事情,隻要第一年種下去,以後每年等著收錢,還不愁銷路,很多人都打破頭搶著買,怎麼樣是不是有點心動了?”
甄乾笑了笑,這種經濟作物在後世非常流行,其實最大的問題就是銷售、保存和後期加工的問題,在唐代不見得有多大的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