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香皂和香水是何物,為何我從來沒有聽說過!”
刑氏以為甄乾是用家中作坊之物搪塞自己,見甄乾又是猴兒酒、又是張旭的草書帖,到了自己這裏就變成了作坊裏的廉價貨,這是在打自己臉啊!
“母親一觀便知!”
甄乾也不想多言,知道刑氏是想找茬挑理,自然知道就不想讓刑氏發難!
刑氏打開木匣,木匣中放著用油紙包裹著的四四方方的東西,旁邊還有三個小巧的白瓷瓶,“這就是你說的香皂和香水?”
“請母親打開一看……”,甄乾見刑氏拿起香皂,拆開外麵的油紙道:“這是香皂,日常洗浴用品,可以洗手、洗臉和沐浴時使用,不僅可以去除身上的汙垢,使用後身上還帶有香皂中的清香,母親現在就可以讓人端來一盆溫水試驗一下?”
香皂唐宋時期便已經出現,不過名字叫皂莢、胰子等,主要成分是堿土、植物堿、和胰子等,到了宋代之後,宋人在前人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將天然皂莢搗碎細研,加入各種藥用的花瓣粉末,做成球形專供洗麵浴身之用。有的直接將皂莢用水蒸煮後,加入藥用的花瓣,進行泡浴。
唐代的香皂(稱呼胰子感覺怪怪的)去汙效果不好,而且屬於高端奢侈品價格嚇死人,普通的要幾百文,一塊上等的香皂更是上貫,跟搶錢差不多。
刑氏聽見“去汙”兩個字就感覺異常的刺耳,什麼意思,是在說自己心裏藏汙納垢吧!
這就是小人之心妒君子之腹,不過還猜的大致不錯,甄乾還真是在心裏這樣想的,在去除刑氏身體上的汙垢同時,隨便也清潔一下心靈的齷齪和陰暗!
“打盆水來!”
甄盛也來了興趣,這個時代對個人衛生不算太重視,就算大家族平時也隻能三五天沐浴一次,普通人,主要還是經濟條件和思想觀念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像皇家在驪山的華清宮溫泉,也不是普通豪門大族能享受的待遇。
同時古人沐浴有著一套完整複雜繁瑣的禮節和講究,秦漢時,已形成了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的習慣。以至於官府每五天給的一天假,也被稱為“休沐”。
最早的時候,古人洗衣服用草木灰和皂角(純天然綠色植物),洗頭用淘米水。
《說文解字》上雲:沐,濯發也;浴,灑身也;洗,灑足也;澡,灑手也。這和後世人說的洗澡完全不是一回事,要把“沐”、“浴”、“洗”、“澡”的解釋全部合在一起,才是完全意義上的今日洗澡。
身邊的丫鬟馬上端來了一盆溫水,甄盛取過一塊香皂,在鼻下聞了聞:“真的很香!”
甄盛在盆子裏將手浸濕,拿起香皂在雙手上各塗抹了幾下,放下香皂,雙手用力的揉搓,手上很快出現了許多亮晶晶的肥皂泡泡。
一股子芬香也隨著彌散開來,甄盛手上的香皂泡也變黃變黑了一些,再隨便揉搓了幾下,甄盛便把手放進盆裏搓洗。這時另一個婢女又端來一盆幹淨的清水,恭謹的遞到了刑氏麵前,先是家族然後才是刑氏,這一點婢女可不敢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