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狼穴(四)(2 / 2)

“隻要找到儲存牧草的方法,也就是解決了牲畜過冬掉膘的問題,如果再添加一些五穀雜糧,牲畜不僅不會在冬季掉膘,反而可以養的更好!”

“這……”,王友相信甄乾說的是真的,這一點甄乾沒有必要騙自己。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想一下我們平時吃的肉是怎麼保存的,很多食物都有保存期,過了保存期就不能吃了,就算糧食也不例外,難道牧草就不能采用相同的技術在水草豐美的時候多儲藏一些,等到青黃不接的時候拿出來食用,這不是什麼奇跡,而是格物!”

王友已經大致明白甄乾要說什麼了,這個辦法看似很簡單,而且做起來也不難,關鍵是沒人想到。

牧草來源廣泛,加工調製成幹草後營養價值仍較高,是草食家畜磷、鈣、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重要來源。但幹草的營養價值與收割期、曬製儲存方法有很大的關係。

青草生長的不同時期營養價值差異很大,一般隨著草的成熟,粗纖維含量會不斷增高,蛋白質和糖的含量下降,粗纖維的消化率也隨之降低。因此,在曬製幹草時,應適時收割。一般禾本科牧草在抽穗初期收割,豆科牧草在孕蕾期和開花初期收割。

幹草的調製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地麵曬製法。選擇晴朗高溫的天氣,將收割後的牧草先在草地上鋪開,暴曬幾個小時,在葉子開始脫落之前將草堆成小堆。對方打包在一起,體積不宜過大。等牧草裏的水分下降到一二成時(即可打捆,上大垛儲藏。

第二種是草架子曬製法。在比較潮濕的地區或雨水較多的季節可以在專門製作的草架子上進行幹草調製。在架子上幹燥可以大大提高牧草的幹燥速度,保證幹草的品質。自上而下地將草置於草架上,厚度不易過厚,並保持蓬鬆和一定的斜度,以利於采光和排水。

苜蓿、草木樨等豆科牧草由於曬幹後葉子容易脫落,因此,最好打成草粉儲存。禾本科牧草曬幹後可堆垛儲存,垛底用木頭、蒿稈等墊起,高出地麵,堆垛後要用塑料薄膜或稻草、玉米秸稈封頂,以防雨淋。堆垛後半個月內要經常檢查垛內溫度,如溫度升高,要根據情況及時翻垛晾曬,以免黴爛。

一般每畝牧草產青飼料每年20000公斤左右,牛是多胃家畜,能消化利用植物纖維。無刺激性氣味、鮮嫩多汁的牧草都可用來飼喂牛、羊等,這些牧草多為單子葉牧草。喂豆科牧草白三葉、紫花苜蓿時,須摻入等量黑麥草順氣,以防牛、羊貪吃引起腹脹。

苜蓿的原產地並不在中原地區,它是在漢代由“西域”傳入中原地區的。金花菜的原名就是苜蓿,屬豆科植物……。

王友發現甄乾竟然成為了一名技術高超的牧人,“這些都是大郎想出來的?”

“當然不是……,你看我像牧人嗎?”甄乾哪有這樣的本事,以前在農村看見有人這樣做,但操作起來費了很大的周折,主要是在細節上很難把握,好在有甄乾大方向性指導,到也沒走多少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