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高力士不差錢(2 / 2)

首先後世官員工資是實實在在的收入,當然這裏沒有計算灰色收入,養活一家三四口人,隻多不少,而且父母有退休工資,妻子兒女還有一份工資,真正從工資中支出的收入並不多。

再看看唐代官員的薪俸,不多的收入要養活一大家子人,一群妻妾兒女就不說了,手下還有一堆的奴婢需要打賞,這些都要用錢,和曆代胥吏不屬於朝廷編製一樣,這些人平時做事也要打賞,不想貪汙就隻能自掏腰包省吃儉用了,要不然還有做生意這條路!

高力士和官員情況不同,他不是不需要錢,而是根本不用為錢擔憂,皇帝豐厚的賞賜和官員每年的孝敬就足夠讓十輩子揮霍不盡。

畢竟是快古稀之人精力有些跟不上,揉了揉發酸的太陽穴將桌幾上的文件合了起來,準備回房休息。走到門口剛將門打開一條縫隙,一股冷風呼嘯的鑽進書房,書房中油燈的火苗搖曳了一下,書房中變得忽明忽暗起來就像一個鬼影在房間裏漂浮,桌幾上的文件“嘩嘩”的亂翻。

高力士愣了一下,輕輕的關上了房門,重新走到桌幾旁,又將桌幾上的文件拿了起來,口中念念有詞……。

過了很久,高力士輕輕抖動了一下雪白的眉梢,眼中閃過銳利的精光,鼻子裏冷哼了一聲,“一群廢物……!”

PS:曆史上對高力士的評價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有宦官亂政的論調,也有忠臣護主的記載,但要是讓筆者說,高力士更像一個真實鮮明的曆史人物,豐滿的人物性格,有喜有悲,那些教科書上非黑即白的曆史人物並不是真正的人,生活裏也不可能存在這樣一個人,更像被揉捏的泥偶,為當權者服務的工具。

人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之別,隻有相對和曆史時期的差別,用現代人眼光去看待曆史人物是有失偏頗的,放在當時的環境下,對於唐玄宗李隆基來說,高力士是一個完美的臣子,盡到了一個臣子應有的本份,這樣的人就算放到今天職場上,有那個領導不喜歡高力士這樣的人。

人又是偽善的,具有多重性,高力士在唐玄宗麵前是一個善於揣摩上位者心事的宦官,在大臣麵前又是一個手握生殺大權的權臣,就連皇親國戚見到高力士都要稱呼一聲“阿翁”、“大將軍”!

唐玄宗晚年迷戀楊玉環,但更器重和自己相處四五十年的高力士,同樣也正是放心高力士才會怠政不上朝,還不是相信高力士能夠幫自己處理好國事,好有時間專心研究音樂戲曲舞蹈,這有錯嗎?就人性來說,一個做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勤勤業業操持偌大一個帝國,裏麵的艱辛隻有自己和高力士知道,要怪隻能怪封建王朝製度,安史之亂爆發時唐玄宗李隆基已經古稀之年,一個七十歲的老人還能掌握成為大唐的舵手嗎?

後世七十歲的老人已經退休在家,享受著現代退休製度的同時,絕對的權力帶來的是絕對的恐懼和危機,唐玄宗不可能放棄自己手中的權力,高力士同樣也不能,權力的傾軋從來都是血淋淋的,沒有絲毫的人性可言,這難道是唐玄宗和高力士的錯嗎?

筆者本書中沒有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隻有活生生的人,他們和後世人一樣有自己的事業、家庭和朋友,也有自己的政敵和喜好怒罵,之所以用這麼長的篇幅說明這一點,隻是想將曆史人物和當時的社會背景展示在讀者麵前,好壞隻有個人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