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農村公路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施工質量控製
工程建設
作者:肖鶴
【摘要】本文主要是結合工程實踐,討論壓實度指標,平整度指標及厚度指標,並提出施工質量控製措施。
【關鍵詞】農村公路 水泥穩定粒料 控製措施
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整體性、水穩性以及施工速度快、配套設備操作方便、材料來源豐富、低廉等優點,但由於基層施工質量低劣經常導致柔性路麵或剛性路麵的破壞;另一方麵,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的溫度收縮和幹燥收縮會引發柔性路麵的反射。
《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中規定的水泥穩定粒料基層和底基層檢驗項目有壓實度、平整度、縱斷高程、寬度和厚度及強度指標等。結合工程實踐主要淺談壓實度、平整度及厚度指標。
一、壓實度指標
壓實成型是水泥穩定碎石施工中的重要工藝,而壓實度是檢驗水泥穩定碎石壓實效果的重要指標,壓實度指標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
(一)含水量。
含水量對水泥穩定碎石能達到的密實度起著非常重要作用。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的散料有兩次加水過程,第一次是預濕,第二次是加水濕拌。第一次灑水悶料要注意灑水均勻,防止局部水分過多的現象,所灑水量應使碎石的含水量較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小2%~3%,以減少收縮裂縫。第二次濕拌的補充灑水應較最佳含水量大0.5%~1.0%。通常最佳含水量由試驗室通過擊實試驗得出,而碎石及混合料的含水量可在工地現場按酒精燃燒稱重法快速測定,以確定現場所加水量。混合料含水現場檢查標誌一般能用手握成團,但不冒漿沾手,落地能散為宜。碎石運到工地,應檢查含水量,如遇雨天應晾曬,並檢查含水量變化。在擊實試驗後,工地應有專人抽查碎石含水量變化情況。
(二 )壓實機械及壓實方法。
目前廣泛使用的壓實方法是壓路機壓實和打夯機壓實。先用6~8T光輪壓路機碾壓1~2遍,再用12~18T振動壓路機碾壓,打夯機主要夯實壓路機壓不到的邊角。如隻用6~8T光輪壓路機通過增加壓實功辦法反複碾壓,往往會產生施工裂縫;另一方麵單用12~18T振動壓路機碾壓,會導致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擁包、平整度差。碾壓方法通常為:直線段時,由兩側路肩向路中心碾壓;平曲線段時,由內側路肩向外側路肩進行碾壓。碾壓時,後輪應重疊1/2輪寬。壓路機速度頭兩遍應控製1檔,以後用2檔。壓路機不應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壓的路段上“調頭”和急刹車,保證基層表麵不受破壞。
(三)碾壓層的厚度和碾壓遍數。
農村公路目前多采用35cm、30cm、25cm、20 cm厚水泥穩定碎石基層,要達到一定的壓實度,厚度越大,壓實就越困難,所需的壓實功越大。
實踐表明,壓實度一次碾壓層不應過厚,碾壓層過厚時,其下部將達不到應有的密度實。用12~15T壓路機碾壓時,每層的壓實厚度不應超過15cm;用18~20T壓路機碾壓時,每層的壓實厚度不應超過20cm,如壓實厚度超過上述值,應分層鋪築,每層最小壓實厚度為10 cm。碾壓遍數對水泥穩定碎石的密實度也是有影響的,用同一壓路機對同一種材料進行碾壓,最初的碾壓,對增高材料的幹密度影響很大,碾壓遍數繼續增加,幹密度的增長率就逐漸減小,碾壓遍數超過一定數值後,幹密度就不再增加了。通常用18~20T壓路機碾壓15~20cm厚水泥穩定碎石基層需6~8遍。如層厚和壓路機重量變化,施工前應做試驗段,以確定碾壓遍數和其他施工工藝及技術指標。施工碾壓時,也可用肉眼觀察,當壓實到基層表麵無明顯輪跡,無鬆散、脫皮,即可停止碾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