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韓曦,是個孤兒。從小就住在孤兒院裏。
孤兒院是個很奇怪的地方,既溫暖,又透著寒冷。
我總是因為這裏的溫暖而開心,又因為這裏的寒冷而難過。
不想去理那些難過的事,但是卻在某一天的早晨發現,這麼個簡單的想法似乎也頗有困難——因為在那一天,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在人人都在笑著的時候,我會覺得壓抑的難受,也終於明白為什麼有些事明明擺在那兒,卻仍有人會去犯禁,最後搞得大家都不開心……
原來所有惹我疑惑的問題的答案,不是別人遲鈍,而是自己——說得好聽是與眾不同,說得難聽就是自己有點不太正常,因為我有著別人沒有的本事——我可以在動念之間通過人體磁場的波動變化感知別人心裏的想法,簡單的說就是我有看穿人心的本事。
什麼?你問我一個10歲的丫頭怎麼知道什麼磁場——還人體磁場,波動——還波動的變化?想你都高中畢業了,也不過懂個電磁場而已,覺得是我在唬你?!
大人!冤枉啊!
沒錯,區區小女子的確隻有10歲,雖然我不懂什麼電磁場,但是鑒於我的確可以在動念之間就知道別人沒有說出口的想法——所謂好奇心可以殺死一隻貓,何況我是個正常的人呢,所以我就到我們孤兒院的圖書館好好的查了一番資料。
可不要小看我們孤兒院的圖書館哦——其實本來我也和你一樣是對它不抱什麼希望的,但自從我在裏麵發現了一本《×泉——最不要臉的首相之一——絕密家史》,並從中得知——這個不要臉的首相有著源遠流長的便秘家族病史,整個家族中的大部分人都深受便秘的痛苦,所以才會搞得這個倒黴首相大腦被“不明物質”堵塞,結果遺臭萬年——這個秘密之後,我就知道,其實我們這個圖書館還是滿有料的……
而在發現了《老布×為什麼會生出小布×這個次品?》後,我更是明白的意識到:我們這個圖書館豈止是有料,簡直就是藏龍臥虎嘛——從中我更是總結出了我人生的第一個至理名言(雖然在多年之後我了解到,它是我的第一個,但我卻不是它的第一個——早八百年前就有人提出過了):永遠不要對你不了解的事務心懷輕視,否則……(不是我想不出“否則”後麵的話,而是為了想讓這句“名言”更有名言固有的腔調——名言不都是這麼猶抱琵琶半遮麵的嗎?!)
在這樣的圖書館裏,我當然可以好好查看自己所關心的關於心電感應的東西了,至於那什麼“通過人體磁場的波動變化感知別人心裏的想法”是我在閱讀了n多這方麵的文章之後,提煉出來的精華結論,怎麼樣,還算是言簡意賅吧。
我不知道能這樣“偷看”別人心裏的想法是好事還是壞事,隻是很小心的使用著這本事。
然後,我漸漸就學會了控製它——它不再像以前那樣時時都在啟動中了,而是隻在我需要時發揮作用。而大多數時候,我都不用它——怕知道一些不想知道的事,那會讓我難過,不知所措,更讓我覺得害怕。而且它有了一種概括的功能——就是在人多的地方,感應一群人的心理活動的“氛圍”——這就叫進化吧。
日子過得平靜,沒有一點波瀾,我就這樣在孤兒院長到了十歲。
這好像是一所教會孤兒院,但是卻不是電視裏常看到的天主教或是基督教的孤兒院——因為我從來沒有在我們這個孤兒院裏看到過耶穌十字架或是天父聖母什麼的——到底是什麼教我也搞不清楚,也沒多花力氣去搞,省得哪天對宗教有了興趣,出家當尼姑或是修女(人家生來就是孤兒就夠可憐了,要是還整天被清規戒律纏著,那還有什麼生活樂趣啊?)
所幸雖然孤兒院的創始人是教會,但是並沒有大力宣傳教義,老師什麼的也隻是單純的雇員而已,並不是教會成員。所以,除了像平常小孩一樣接受義務教育外,我們並沒有被刻意安排去接觸更多的宗教事務。
打記事起我就在這兒了,應該是從嬰兒時就已經被送來了吧。
有時也會忍不住去想,當初是怎樣的一對夫婦將我帶到了這個世上卻又在最後拋棄了我——這是孤兒院所有孩子都會想的一個問題,我雖然有那麼點與眾不同,但畢竟也是在孤兒院吃喝拉撒睡的,又怎能免俗。
但是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好像天上的雲朵一樣,常常都處在一種變幻莫測中,倒不是我的身世有多撲朔迷離,而是我的想象力實在也不差,又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所以當然是怎麼離奇怎麼想,怎麼美好怎麼猜咯——小孩子嘛。
本來以為一直到18歲,我的人生都將在孤兒院度過了——倒也不是我們這個孤兒院乏人問津,沒有人來領養孩子,而是一來,我小時候一直是個體弱多病的(其實我會一直生病,倒不是我的體製不好,而是因為那個要人命的本事,因為小時候不會控製,所以每天都被一大堆莫名其妙的心裏活動占據我的腦子,小孩子的腦子本來就裝不下太多東西,何況還是別人的東西,所以三天兩頭的生病,而我一生病就昏昏沉沉的,反倒不用理那些本來是別人的,但卻鑽進了我腦子裏的想法了,後來大概是身體也找到了竅門,一覺得受不了了,就生病,這樣一直持續到我學會控製這種能力,才開始“健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