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天下:這麼喜歡熱鬧,你應該是個很感性的人。
肖鷹:生活中我非常感性,甚至有點賈寶玉“無故尋愁覓恨”的性情,不然我也不會研究美學。但是我在公眾麵前的表現從來不感性,因為,我是一個學者,不管我本性如何,麵對公眾,我必須理性表達,我無法卸掉一個學者應承擔的社會責任。
博客天下:這導致了你的批評一直很生猛,毫不留情?批評能解決問題嗎?
肖鷹:批評是一個長遠的文化影響。通過多層次多渠道來輻射的文化影響,會引起更多的人來關注這個問題。作為學者,不能期望我們的話能立竿見影,希望我們的一些話影響一些層麵,產生一些積極的作用。
博客天下:有人說,肖鷹喜歡炒作,哪熱往哪撲。你做文化評論有沒有堅持的原則和底線?
肖鷹:其實不是,我還是有自己堅持的原則。現在熱點太多了,我覺得一個清醒的學者,應該排斥熱點,這樣才能找到他真正適合發言的話題。我認為有價值的、應該發言的;我有能力去說清楚的;有興趣的,能激發我創作欲望的,滿足這三點的我就會發言。沒有原則,見熱點就撲上去,我真沒有這樣的“獻身精神”。我的批評不留情麵,但我隻作為一個有限製的文化批評學者發言。
博客天下:有意思的是, 一個文化評論者的博客的評論卻是關閉的狀態,你也怕別人拍磚嗎?
肖鷹:我要怕拍磚,寫文章就不這麼寫了。因為我很多文章都是要被拍磚,甚至我的朋友警告我要小心小命,我不怕。
我不開評論很簡單,這牽扯到我對博客評論的看法。一是評論的話都不太負責,不管表揚你還是批評你,這與我認真寫博文的態度是不對等的。二是匿名評論中有很多惡語相向,很少有理性的表達,這是博客界不文明的現象。我不開評論,還有一個我的個人性情原因,我生性特別好奇“惡”的認知,如果我開評論,我不太會關注稱讚我的言論,卻特別有興趣欣賞、品評別人如何謾罵,我看見一個謾罵,欣賞之餘,就會期待欣賞下一個謾罵,然後是再下一個,無謂的犧牲我的時間了!
坦率說,我是讚成網絡匿名表達和批評的,因為這是網絡保護不願承擔公開言論的壓力和可能傷害的弱勢網友的應有之義。但是,很可惜,現在許多網友將匿名表達變成了無底線和不負責任的“強勢”,這不僅傷害網絡文明,也傷害了合理使用匿名表達、作負責任批評的匿名網友的合法權益。
博客天下:據說有人專門寫評論提醒你“文藝批評除了大聲說還要好好說”。
肖鷹:批評是投身地獄的事業。我是這樣認識批評的。如果你隻想做個好人,就不要打算進地獄。我選擇的對象往往都是那些值得嚴厲批評,所以我批下去就毫不留情。批評在一些特殊對象上,必須要毫不留情。比如春晚導演,比如趙本山他們這些人,多年以來,各界人士奉獻給他們的善言好語還少嗎?他們不僅早已聽不進批評建議了,在春晚舞台上,我行我素,而且還仗勢欺人,強奸民意,如何對他們“好好說”?
我覺得作為一個有正義感的學者就不能做好好先生,我現在的批評態度,跟我現在批評的對象有關係,當然也跟我的性格有關係。我認為,學者不是唯唯諾諾左顧右盼的人,應該是個幹脆明了的人。我在“文革”時期沒別的書讀,隻能讀魯迅,他對我影響很深,我從他身上學到了正義、銳利、擔當。
{博主自述}
生而為人,都有感性和理性;但作為學者,他必須理性地麵對公眾,理性地表達。理性不是抽象和喪失熱情,相反,一個學者的理性來自於他深沉的人生情懷和對世界的大熱愛。我做文化批評,因為我是一個熱烈的理想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