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道
作者:Adam Lashinsky
把下麵這個故事當成一部引人入勝的企業小說的情節怎麼樣?年輕的創始人在20世紀80年代被自己的公司踢了出去,90年代回歸,在接下來的10年裏他兩次與死亡擦肩而過,遭受了一次證券醜聞,推出了一個失敗的產品線,以令人討厭的行為方式成了四個領域的領軍人物、身家數十億美元的富豪及矽穀價值最高公司的首席執行官。
這聽起來太神奇了,不像真的?也許吧。可這一切都是真的,這就是史蒂夫·喬布斯及他對涉足行業的超大影響。
對於大多數公司而言,21世紀的頭10年比較不幸。我們忍受了兩次衰退,經曆了重大金融醜聞(安然、麥道夫)的衝擊,以及一次可與大蕭條相提並論的銀行業危機,標普500指數下降了16%。
於是就有了史蒂夫·喬布斯。在過去的10年,沒有哪個商界大人物像他那樣戰勝了這一階段。沒人能低估他對全球文化的影響。表麵上看,他創造的隻是娛樂工具:小巧的音樂播放器、帶觸摸屏的電話和五顏六色的筆記本電腦。但這些東西卻撼動了營業收入以10億美元計的公司,並且改變了人們購買音樂、獲得信息和設計家電、汽車等多種產品的方式。學生、企業家、工業設計人員或是首席執行官每天麵對問題時都要問幾次:“喬布斯會做些什麼?”
嗯,他有缺點。固執、傲慢,激怒過公司治理和證券業的專業人士。但他同時又是個極其聰明、能帶給人激情並富有激情的完美主義者,點什麼都能成金。在這個10年,其他首席執行官和商業領袖也有過或好或壞的令人矚目的表現。但如果純粹從文化和商業影響來說,或者憑他給蘋果公司帶來的無可爭議的財務和運營實力而言,毫無疑問我們剛剛見證的這個10年隻能稱作“喬布斯的10年”。
這樣定性流於簡單,我們可以說得更出彩一些:差不多一年前,任何對其成就的回顧似乎都能成為與他的訣別之詞。但無論如何,喬布斯又回來了。似乎他那句經典台詞“還有一樣東西”現在也適用於他了。在2009年早些時候休假6個月後(在此期間他接受了肝移植),他再次指揮一支由34000多人組成的員工隊伍。這支隊伍依然強大,令人敬畏,富於創意,行蹤詭秘,氣勢逼人,傲慢自負,當然,也能夠帶來利潤。
就在過年10年裏,他徹底重塑了音樂、電影和手機市場,並且創造出豐厚的利潤。而他對老本行——計算業——的影響仍然有增無減。
重塑任何一個行業,都是可以對一個人的職業生涯蓋棺論定的成就。重塑四個,則是前所未聞。請好好想一想吧。亨利·福特改變了新興的汽車行業的發展道路,泛美的胡安·特裏普締造了全球性的航空公司,康拉德·希爾頓讓美國酒店業走向世界。在這些以及很多類似的案例中,企業家因定義了一個從前未有人居統治地位的單一市場而成為行業領袖。而喬布斯顛覆的行業在他關注之時早已存在。
在業界流傳很多關於他精辟、尖銳和值得引用的說法,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句出自蘋果公司早期的一位職員:“他本來能成為一位出色的法國國王。”但即使是路易十四也會嫉妒他,因為有兩代的記者寫了大量關於他的文字,試圖向人們展示史蒂夫國王的真實生活。
他是少有的享譽全球的商人。他的怪癖和偏好廣為人知,甚至在動畫片《辛普森一家》裏都有刻意惡搞他的情節。他和U2樂隊的波諾稱兄道弟,就連從未讀過年度報告甚至商業雜誌的消費者,也會滔滔不絕地談論他的設計品位、漂亮的零售店和不拘一格的廣告營銷方法,確實是“不同凡想”。經常有人指出,他是個演員,是天生的銷售員,是創造出著名的“現實扭曲力場”的魔術師,是暴君式的完美主義者。這種評論千真萬確,也增添了他的傳奇色彩。
不過,雖說他和劇作家、工業設計師、音樂家交往,雖說他的穿著與一般的公司風格迥異,但請不要搞錯:喬布斯完全是個商人。也許他不關注消費者研究報告,可他會埋頭製作消費者願意購買的產品。他目光遠大,但也紮根於現實,密切監控蘋果公司的各種運營和市場指標。他的朋友、甲骨文公司首席執行官拉裏·埃利森說:“他的動力不是錢。”可以理解,喬布斯的動力來自他對蘋果發自內心的熱愛。蘋果是他的初戀(他遭公司驅逐又回歸,向世人證明,家是可以再回的),通過蘋果這個載體,他成了“酷”的仲裁人和一種改變世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