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堅守立德樹人使命 培育明德守禮少年(2 / 2)

誌願服務不僅在校園裏,還延伸到每一個家庭中。許多孩子看到“楠楠生氣了”展板上私家車任意掉頭、電動車隨意停在校門口的照片之後,主動把“有序上下車”“規定區域停放”的內容編進了歌謠,並回家勸說家長不要亂停車,要求自己背書包拿餐盒,下車後自己進校門不要陪同……活動開始一個月後,“楠楠笑了”展板上“閃光點”的照片越來越多,大部分孩子都能帶著自信的微笑獨自走進校門,而“楠楠生氣了”展板上更新的照片越來越少了。

3.評選典型榜樣,傳遞明德守禮正能量

在學生誌願者活躍的同時,學校也通過櫥窗和楠楠電視台等宣傳陣地傳遞正能量。班級層麵,各中隊每周四午會課上都會評選“達人榜”,表彰先進,頒發獎章。獎章最多者獲當月“楠楠禮儀章”。班級學生的好習慣、好風貌和好兒歌也會圖文並茂地展示在班級門口的特色牆上。學校層麵,利用每周一“在國旗下成長”集體晨會,在誌願輪值中隊中選出10位升旗手,要求由本人在集體晨會上向全校同學介紹自己習禮儀、守禮儀方麵的突出表現——“我是我們班的‘光盤之星’,我每天都堅持把飯菜吃完,不剩飯,不剩菜”,“我是班級節電員,每次排隊離開教室我都走在最後,把電燈關了再走”……他們的事跡和照片會展示在校門口的宣傳櫥窗中。他們還帶領輪值中隊全體同學在排隊、用餐、課間活動等各方麵做“文明守禮好榜樣”,並佩戴綬帶和“紅帽子”進行文明守禮宣傳。學校的“楠楠電視台”每周五設置“聚焦微話題”專欄,對活動中湧現出的優秀隊員和先進事跡進行采訪報道,號召大家共同學習。

三、持之以恒,拓展守禮內涵

文明守禮活動不僅要求每一個學生知禮儀、守禮儀,更要求每一位教師以身作則、親身示範。校門口,執勤教師先跟走進學校的學生問候打招呼;上下樓梯禮讓學生,靠右走不並行;午餐開展“光盤行動”……養成文明守禮的習慣,需要堅持。隻有教師堅持自身行為彬彬有禮,學生耳濡目染才會樂於效仿。學校借助“明德少年”過程性評價體係和階段性文明成果展示不斷鼓勵學生,使學生持之以恒地把文明行為內化為自身修養和品格。

在學期中通過家長會、家長開放日、運動會、社會實踐活動、動漫節“明德守禮”四格動漫展覽等各種開放實踐活動,全方位地展示學生的良好風貌和文明禮儀教育成果。通過三月“春風送暖”、勞動節“我當一天家”等活動把文明生活、禮貌待人的言行延伸到社區、家庭和日常生活中,引導學生注意:和家人也要道謝、道別,用餐要禮讓長者,要積極分擔家務勞動……把文明落實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

養成一個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學生的良好禮儀習慣培養是一項長期而複雜的教育活動。一個活動的收尾並不意味著孩子良好習慣的收獲。孩子在改掉不良習慣的過程中必然有反複,作為教育者,我們有心理準備,和孩子一起經曆改正——反複——再改正的過程,並在過程中不斷用文明得體的語言去激勵他們,用自身彬彬有禮的行為去感染他們。文明習慣養成的過程是師長用自身文明習慣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直到讓每一個從南小走出去的孩子,都帶著明德守禮的烙印。“明德少年守禮儀”活動將持續開展下去,讓學生在活動中實踐,在實踐中總結,在生活中延續。讓文明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品格,讓禮儀之花靜悄悄地綻放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參考文獻】

[1]劉驚鐸.德育體驗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魯潔.當代德育基本理論探討[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

[3]檀傳寶.學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