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後
作者:俞悅
經過11年的精心耕作,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已經為全球1000萬教師提供了培訓,其中,在中國就培訓了180萬教師。
近日,英特爾在北京舉行了“未來教育項目全球培訓教師突破千萬”的慶典活動。活動上,英特爾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保羅·歐德寧的現身在記者的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教育已然成為英特爾的重要戰略任務。“我們有四大戰略任務,其中一項就是關注人的發展。一方麵,英特爾從技術層麵,能使人很好地進行連接;另一方麵,通過教育讓人充分發揮特長,展現才智。”英特爾中國執行董事戈峻表示。
“心”是教育項目的關鍵
2000年啟動的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在剛推出時隻有一門課,而到現在,教育項目已經形成了一係列課程。這些課程都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英特爾的優勢。
“英特爾是一家領先的信息技術企業,對行業未來的走向特別了解,對社會需要的人才標準有獨特的看法。我們了解什麼樣的人才需要什麼樣的技能。”戈峻告訴記者。
基於公司本身在這些方麵的能力,英特爾組織了內部的教育研究團、教育專家自行開發課程,並與外界的教育專家進行交流與合作,使課程越來越完善。英特爾的員工將他們對市場需求最真實的理解,以及一係列在工作中使用到的方法論融入到教師培訓項目中,讓參加培訓的教師通過身臨其境的方式,學習教學方式和理念——這就是培訓課程的“心”。
培養教師采用項目化教學方式、問題化教學方式,就是其中的例子。
英特爾中國區教育事務部總監朱文利向記者講述了在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中,教師的培訓經曆。據了解,在培訓課堂上,培訓人員會讓教師基於一個課件先設計一個問題,然後將問題分成三個層次;之後,引導他們思考其中一個層次講的是什麼,往高層次還能涉及什麼樣的內容,以及核心問題是什麼等。這些老師需要不斷地去琢磨這些問題,然後對課件的設計結構做出修改。“這些教學方式都是他們在親身受教中掌握的”。
戈峻也指出,在他與一些受過相應教育的學生互動中發現,這些學生和公司的中高層經理的表達能力、對一個問題的看法等都很相似。“他們通過項目學習方式,思維一下子開闊起來了,因為做項目的時候,方方麵麵都要涉及。此外,學生還學會考慮什麼樣的解決方式更簡單。很多問題沒有對和錯,很多解決方法的過程有簡單的,也有複雜的。而如果學生純粹學知識,絕對不可能有那麼廣泛的想法和那麼綜合的觀點。”
據了解,根據英特爾的調查,80%以上的老師表示,接受教師培訓回後,都把技術融入到教學當中;93%的老師說,接受培訓後,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教學方式。
用信息技術做輔助“器”
“心”是關鍵。它是一種教學思維,一種教學方式。而要讓“心”能夠真正“動”起來,還需要“器”的支持。
戈峻曾經上了一堂語文公開課,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父子之間的愛。“以往上語文課,教師都是先告訴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最後做出總結。但這堂公開課不是這樣做。”戈峻回憶說,“課上,老師用了美國曾經發生的一個災難,一步步將故事演繹出來。學生自然而然地體會到了其中蘊含的感情和中心意義。”
這種教學方式是這位老師在接受培訓過程中獲得的,而他在使用這種教學方式的時候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持。“獲得故事的文字素材、照片,以及用PPT、視頻等去整合內容、展現內容,都需要依靠信息技術。”戈峻表示。這也是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的內容之一——教授信息技術的使用方式,使教師掌握“器”。
不僅如此,英特爾還在網上為未來教育項目的參與者搭建了社區,使後者能在社區中分享他們在教育過程中的體會、想法或是非常得意的成果。朱文利表示,英特爾還將陸續開發在網絡環境下進行合作學習的方法等。“這都是老師在適應新環境下需要掌握的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