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品起來很有點味道的作品。其實,老婆們之所以會如此這般去回報汝同誌們那“難得的心意”,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那“心意”的“難得”——如果夫妻之間,更廣泛地說是人與人之間,能有更多的相互了解與相互理解,那麼,我們想要的和睦與和諧,不也就能水到渠成了麼?(魯文)誤會……

那天下班回家的路上,一直專心致誌騎著車的汝同誌,在一次偶爾的抬頭時,意外地發現馬路那邊一個與他逆向而行的騎車人,正在衝他微笑,且還朝他道了聲“你好”。當時,汝同誌幾乎是不假思索地立刻便回了對方一個微笑,同時也朝對方說了聲“你好”。

但這之後,汝同誌又不禁納悶了起來:那個衝我微笑並跟我說“你好”的人是誰呢?從他那友好的表示看,他顯然是認識我或者至少是跟我見過麵的,可我怎麼就想不起來他的名姓,或者是曾經跟他在哪兒見過麵呢?

當然,也可能是自己記性太差,所以將這個原本認識的人給忘了。想到這裏,汝同誌就放慢了騎車的速度,轉過頭又望了一眼那人的背影,同時在腦海中竭力回憶著剛才所見過的他的容貌,以便從今往後能牢牢地記住他,並在下次再見到他時能主動地先向他表示自己的友好——為此,在汝同誌後麵的那個騎車人,還差點兒將汝同誌連車帶人給撞翻呢……

事實上,在第二天的同一時間裏,汝同誌又見到了他。那時,還是汝同誌在馬路的這邊騎著車,他在馬路的那邊騎著車。當然,這一回,沒等他有什麼表示,汝同誌便搶先衝他友好地笑了笑,同時朝他道了聲:“你好!”

此後,大概是兩人所在的單位和所住的地方都正好反方向的緣故,汝同誌和他便幾乎天天都能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相遇——不用說,每次見麵時,他們之間是少不了要互送一個微笑,互道一聲“你好”的。隻是,盡管時間過去了一天又一天,盡管他們倆無疑已跟老熟人一樣了,汝同誌卻還是沒能記起來他到底是誰以及他叫什麼名字。

好在接著的一個周末,在一家商場裏,汝同誌和他終於走成了麵對麵。

於是,在熱情地微笑、問候並伸手去與對方相握的同時,汝同誌便老老實實地告訴他道:真是對不起,我竟怎麼也想不起你的名字來了,那天,要不是你先招呼我,我肯定會把你當成一個陌生人呢。

其實我們確實是陌生人。他的這一回答實在讓汝同誌驚詫。

接著他又告訴汝同誌:實際上,我那天招呼的是你後麵的那個人,他是我高中的同學。

這麼說,我們現在的認識,完全是緣於當時的一場誤會?汝同誌不禁脫口道。

是啊,人們總是經常怕誤會,但事實上誤會未必全是壞事——隻要胸懷真誠,心存善意,一場誤會,還可能使兩個陌生人變成朋友呢!這麼說著,他便爽朗地笑了起來。

聽了他的這席話,汝同誌也忍不住笑得極是開懷,同時不住地點著頭。

然後,汝同誌和他就都用足了勁,搖著握在自己手中的對方那滿是溫暖的手。

一場誤會帶來一份溫暖。這世界、這人間需要更多的這樣的誤會。我們也期待著作家能經常不斷地用這種“誤會”的手法,去關注、去表現我們生活中的那些溫暖——毫無疑問,溫暖不僅能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也會讓我們的文學變得更加美好。(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