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調查研究
公司治理
作者:王澤淳
【摘要】文章以山東省上市公司年報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其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具體內容和方式,指出山東省企業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上遇到的瓶頸:環境會計理論體係不夠完善、尚未製定相關的環境會計規章製度、缺乏有效的監管體係及企業不作為成本較低,並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期推進環境會計在山東省的實施。
【關鍵詞】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環境會計監管;不作為成本
前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資源過度開采,廢棄物大量排放,人們的生存環境日益惡化。山東省作為我國資源大省,能源密集型產業比重較大。工業基本以煤炭、電力、造紙、冶金、化工、建材等傳統產業為主,產業結構和布局不夠合理,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還未根本改變,結構性汙染非常突出,成為製約山東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和最大障礙。另外,山東省還是農業大省,化肥、農藥施用量大,畜禽養殖量大麵廣,汙染治理難度較大,不同程度地對水體造成了汙染。近年來,因水和大氣汙染引發的公民和企業之間、區域之間、流域之間的環境糾紛,成為滋生社會矛盾衝突的土壤,影響了社會穩定。因此,保護環境和改善環境已成為山東省一項十分緊迫的戰略任務,推進環境會計發展、加強對資源耗費及環境汙染的計量和披露十分必要。
本文選取山東省在滬、深兩地上市交易的40家公司2009—2011年的年度報告(120份)為研究對象,重點涉及冶金、化工、煤炭、火電、建材、造紙、釀造和采礦等汙染較強的企業(其中剔除了ST、*ST等財務狀況惡化的公司)。樣本中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指數均來自於各類信息披露方式的手工收集。
一、山東省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狀況
本文從披露內容和披露方式兩個維度分析山東省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狀況,由此推斷環境會計在山東省的發展水平。
(一)山東省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的現狀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已經突破了資金運動這一範疇,不僅對資金加以披露,還披露資金之外的企業環境活動、環保措施、對環境的影響等信息。所以,一般情況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分成兩大類:一類是企業環境問題財務量化指標;另一類是企業環境業績定性信息。環境財務量化指標主要反映企業能夠用貨幣予以量化,在財務報表內作為正式項目反映的與環境因素有關的會計信息。環境業績定性信息主要反映企業不能用貨幣量化,無法在財務報表內作為正式項目反映,但可以以其他形式披露與環境因素有關的會計信息,多屬於定性或以實物、技術指標量化的內容。
從表1中可以看到,在所選取的40家公司連續3年的數據樣本中,各項指標披露比例最高不超過22.5%,有22個指標披露比例不超過10%,有的指標披露企業的個數甚至為0。這說明雖然披露比例呈現逐年上升態勢,但參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公司數目還是比較少。另外,從企業披露的內容來看,除了由於行業特點而必然存在的排汙費、綠化費、環保撥款、稅收減免等內容外,其他如環保投資、其他環境收支、訴訟、罰款賠償與獎勵等帶有較大不確定性的項目,企業披露時帶有隨機性,影響了環境會計信息的連貫性。環保借款、訴訟賠償等環境負債存在被低估的可能性。
(二)山東省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式的現狀
由於不同行業企業產生的汙染物性質和數量大相徑庭,因此環境信息披露的形式在實際工作中是多種多樣的。有效的披露模式,不僅有利於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報告的內容,也可以使信息提供者降低成本。現存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模式有兩類:一是在財務報告框架內披露,包括表內揭示和表外披露;二是編製獨立的環境會計報告。
從表2中可以看到,山東省的上市公司披露環境會計信息方式主要集中於財務報表及附注、董事會報告和招股說明書,所選樣本中沒有企業編製單獨的環境報告。雖然山東省上市公司關於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式的選擇逐年增加,但大多隻提到了與環保相關的定性描述,定量信息很少單獨設置賬戶予以披露。因此,從整體來說,山東省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方式較為單一。
企業之所以願意披露環境會計信息,一方麵是受到越來越多的外部壓力,這些壓力來自於法規、政府監管、企業報表使用者需求、行業政策要求和社會公眾等;另一方麵是企業增強了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而自發地進行披露。從表3中可以看到,100%的企業是迫於環保立法日益完善而披露環境會計信息,92.5%的企業是應政府監管部門的要求而進行披露。這表明隨著我國環保法律法規的逐步健全和政府監管部門對環保問題的日益重視,企業在製度約束下為避免受到處罰不得不進行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從表3中還可以看出,企業自願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主要是為了提升自身形象(75%),其次是為了減少競爭壓力。這說明隨著環境意識的普及,企業出於對自身利益的考慮,開始注重企業的環保形象,企業保護環境樹立了良好的形象也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客源,從而減輕競爭壓力。根據表3還可以總結出,企業之所以披露環境會計信息,主要還是由於外部壓力的影響。這說明當前企業環保意識尚未完全普及,必須加大環保法律法規的執法力度,依靠政策指令迫使企業重視環保問題,披露環境會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