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南北,大漠江南,大地開始恢複生機,又是一個新的輪回和開始。可是,在兗州境內,袁曹大戰再起,不知有多人百姓因此家破人亡,流離失所,多少人將因此失去生命。初夏,本是生命肆意生長的季節,黃河岸邊將會吞噬掉多少生命。
按理說陽光明媚,人心也就會因此開朗不少。然而,許昌城中司空曹操的心情卻陰沉到了極點。
河北袁紹又起大軍二十多萬,對外號稱五十萬,再次興兵南下。曹軍官渡大勝,然而還是掩蓋不了領地內兵力空虛、糧草不虞的缺陷。
曹操正在頭疼,黎陽的袁譚亦是一臉怒氣。
“三日內拿下白馬城!”袁譚放下手中的軍報,不由得大怒,“肯定是袁尚那小子在父親麵前進的讒言。”袁譚現在和袁尚不對付,兄弟兩個見麵就像仇人一樣,在冀州已經文武中間已經不是秘密了,隻不過瞞著袁紹一人而已,兩人在袁紹麵前還是一副兄友弟恭的樣子。
“主公,眼下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王修看過手中袁譚遞來的軍報之後勸道。
袁譚雖然不悅,但是也知道輕重。連忙吩咐道:“擊鼓聚將!”
“咚!咚!”隆隆的戰鼓聲響徹在黎陽城的上空。
聚將鼓響過沒多久,除了需要值守巡邏的將領之外,隨軍的將領們都出現在黎陽的衙署之內。
袁譚居中而坐,華彥、孔順、汪昭、岑壁、王豹、張南、焦觸、魏延等將領分列兩席,還有王修、和洽等謀士齊聚一堂。
王修將袁紹的軍令簡要的向眾人說明,又介紹起對麵曹軍的軍情來“曹軍白馬城守將賈信,性情沉穩,知兵善戰,守城隻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我軍曾數次過河挑戰,皆閉門不出。有此人在,白馬城雖隻有幾千兵勇,我軍很難有所作為。”
王修話音方落,華彥大聲說道:“主公勿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末將願帶本部人馬拿下白馬城獻與主公。”華彥,字孔德,乃是平原人,與名士華歆乃是同族,深受袁譚信任。
“孔德,不可大意!”王修見華彥不知輕重,大聲叫喊,連忙勸道。
“叔治,怎麼漲他人誌氣,滅自家威風。我華彥雖不才,但使得大刀,跨的駿馬、拉的硬弓,如何不能為主公排憂解難。”華彥深受袁譚信任在青州一言九鼎,此時見王修連連駁斥自己的話,頓時覺得失了麵子。
“好了,都不要再爭了!”袁譚見自己的兩個心腹當庭在外人麵前起了爭執微微不悅,連忙製止兩人說道:“大敵當前,諸位可有什麼妙計?”
“叔治先生,賈信副將可是夏侯恩和夏侯長二人?”席下忽然走出一人,豐神俊朗,儀容不俗,朗聲向王修問道。
王修識得此人,乃是幽州從事汝南和洽,字陽士,與袁家乃是鄉裏之親,自大將軍以下袁家幾人對他都很看重。連忙答道:“陽士先生,所言不假!白馬城中有兩員副將正是這兩人。兩人都是曹軍大將夏侯惇從子,武藝不凡,熟讀兵書,隨在軍中,夏侯惇使其守禦白馬城,以立戰功。”
“兩人可都是年未三旬的年輕人?”和洽嘴含笑意,又問道。
“正是!”王修答道,卻有些奇怪,和洽老是盯著兩個副將做什麼,看向和洽隻見他臉帶笑意,腦中急轉,明白過來,有些不確定的聞問道:“先生的意思?”
和洽朝王修點點頭,兩人相視而笑。武將一列一名麵如重棗,目若朗星的青年將領似有所悟,眼中不時閃過一陣神采。
“陽士先生,叔治,你們在說些什麼?”和洽和王修兩人說的袁譚一句也沒弄明白,隻以為他們在那打著啞謎呢。
和洽見袁譚相問,笑道:“大公子,取白馬城之事就在這兩位夏侯將軍身上了。”
.............
翌日,河北軍大將華彥領眾渡過黃河,直取白馬城而來。
曹軍依賈信將領,謹守城池,不予理會。
冀州軍在城下擺開陣勢,著了幾個大嗓門的軍士到城下叫陣。軍中痞漢罵起人來,什麼難聽的都能說出來,什麼曹軍都是跟曹操他爺爺一樣都是沒卵子的,一個個都是縮頭烏龜,說什麼曹操的父親當年為了巴結曹騰(大宦官,曹操的父親曹嵩的養父),已經淨身做了太監,曹操不是曹嵩的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