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 燕山書院(2 / 3)

的。二則可入各地學校為軍事教官,負責基本的武術教學,三則可在地方參與為此治安,緝捕盜賊之事。以後,凡退伍軍人每年皆要定期參與軍事訓練,以作戰時後備力量,後將軍府要著專人負責此事。另孤有保甲法,重建亭裏之法,並稍作變動。由於連年戰亂,百姓時而逃亡,時而遷徙,原本的亭裏早就廢棄了。新恢複的亭裏卻是按上次重新登記丁口而設,五戶為一伍,五伍為一什,五什為一裏,五裏為一亭,亭上就為縣。除安排德高望重的鄉老擔任伍什裏亭長之外,再將退伍的士兵充進各亭裏,為軍事上的什裏亭長,與鄉老互相配合。每家男丁皆編入鄉兵之中,平時耕作,閑時與退伍士卒共同接受軍事訓練,凡有兩丁以上的農戶,男丁除皆編入鄉兵之外,選出一人為保丁,取保境安民之意,由縣尉直接統轄,為他們配備兵刃,平時負責維持治安,緝捕盜賊,戰時如有需要保丁優先編入軍隊之中,待遇與退伍士兵同。此其三。再設軍器監,負責監督製造武器,並招募工匠,致力於武器改良。軍器監由兵曹從事負責。此其四。所謂善治者,務儉約、重民力也;為國者以民為基,民以衣食為本。使百姓無饑寒之患,無離士之心,則幽州幸甚。今幽州新安,府庫衰竭,興屯田,立學校,建保甲,練軍器,樣樣所需皆是不菲。這一點,刺史府和後將軍府兩府的大小官員心裏都要有個數,怎麼花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這也是一門學問。就拿屯田來說,屯田所需的種子,耕牛,農具這些怎麼解決,除了州府自己解決外,是否可以發動當地的巨商大賈以及各世家共同參與。這些我也隻能隨便提下,具體的怎麼做還要在座的諸位日後慢慢參悟。父親曾告訴我:人心齊,泰山移。今日之計,莫若修範蠢之養民,法管仲之寄政,則充國之屯田,明仲尼之懷遠;幽州的興衰榮辱,我與諸君共擔之。日後,辛毗將袁熙今日的言論整理成冊,發往幽州各郡縣大小官員手中,成為幽州最近幾年的施政綱領。..........昔黃帝方製萬裏,畫野分州,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堯遭洪水,天下分離。舜攝帝位,命禹平水土,以冀青地廣,分冀東恒山之地為並州,東北醫無閭之地為幽州,分置十二州。周武王建周,分封召公於燕,此為燕地。燕地滄海環其東,太行擁其右,漳、衛襟帶於南,居庸鎖鑰於北,前襟漕河,北枕大漠,川歸轂走,開三麵以來八表之梯航。奮武揆文,執長策以扼九州之吭背。秦晉為之唇齒,而斥堠無驚。江淮貢其捐輸,而資儲有備。魚鹽棗栗,多於瀛海、碣石之間。突騎折衝,近在上穀漁陽之境。修耕屯而塘泊之利可興,振師幹而開寧之疆在握,此真撫禦六合之宏規也。武王克商,封帝堯之後於薊。其後燕並薊地,遂都於薊。以城西北有薊丘而名。秦始皇二十一年,王賁取燕薊城,因置薊縣,屬上穀郡。項羽封臧荼為燕王,都薊。漢盧綰亦封焉。後為廣陽國治。更始二年,光武以王郎新盛,北徇薊。其後為刺史治。幽州首府薊城北倚邊塞,南通齊趙,誠用武之地。又居庸、古北、鬆亭諸關,東西千裏,險峻相連,近在都畿,據守尤易。自戰國時起燕趙地區便一直是中原政權與塞外遊牧民族碰撞頻繁的地帶,是中原政權抗擊北方遊牧民族南下的前沿重地。自趙武靈王改製,胡服騎射,河北精兵,為天下雄。西漢初,陳豨將赴河北,韓信欲結陳豨以反漢,遂向陳豨指出:“公之所居,天下精兵處也。”[注:《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東漢初,劉秀在河北脫離更始政權自立,耿渰(無水旁?)、吳漢發漁陽、上穀鐵騎以佐劉秀,漁陽、上穀鐵騎乃漢軍精銳。有漢一代,幽州作為漢朝北擊匈奴的前沿,為北進大軍提供糧草軍械的後進基地。..............十六日清晨,夜色漸明,袁熙一行人出薊城往東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