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2 / 2)

仕途不暢,愛情失意,生活委頓的背景之下,辛夷花似乎成了詩人心靈的支撐給予觀者以無窮的生命力;自然之花尚且如此,況且人呢?王國維先生曾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這句話在擅長寫意工筆的王維詩作中體現得最為明顯。

一句“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折射的是王維的內在靈魂,是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美政理想的化身。不與百花爭豔,不畏風霜雨雪,芙蓉花的颯爽英姿在詩人心中是一道永遠追尋的風景。

芙蓉是美麗的,它的美很大一部分在於它獨立自由的品格,張揚天然的個性。牡丹之富貴,玫瑰之妖豔,與它而言都是全然無關的,它隻是選擇自己的存在方式,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矢誌不渝地活下去。

(三)

禪宗是中國人特有的哲學,禪宗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在禪理之中,一切都是那般自在圓滿地存在著,和諧自如,無拘無束。一切有限的空間與時間都被打破,而縱身曆史長河,化為無限的一抹身影。

可以說,王維正是通過禪修,從而體悟到自己內心中澄明敞亮、無掛無牽、無縛無累的自我之性。明心見性,就是既事而真。

《辛夷塢》正是這樣一種境界,隻不過越發空靈,禪意更濃。紛紛而下的芙蓉既不執著於“有”,也不執著於“空”,花開花落不再與是悲是喜因果相連。在“真如”的智慧佛光的照耀下,執念已然放下,心靈已然充盈著“芙蓉”的馨香。

“木末芙蓉花”生長在“澗戶寂無人”的環境之中,依然堅持不懈地“紛紛開且落”,讓人忍不住慨歎:究竟生命價值高從何實現?需要靠別人肯定的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不畏外物沉浮的內心才是強大的內心,一個懂得自在生活的人,才會知道生命的真正價值。

古往今來,最樂於徜徉山水,放達自然美景之間者,當屬王摩詰。他歸隱山林,歆享著“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怡然清幽;也笑語盈盈,品味著“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閑情逸致;如今,“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的芙蓉花又化作他高潔傲岸人格的象征,麵對繁華浮沉,守著自在的清明,這才是人生的至境。

在這個價值多元的社會中,紛繁塵世已經俘獲了許多曾經堅守的情操和品德,人們亦步亦趨地追逐前人的腳步,卻從未考慮自己的所想所欲。庸庸碌碌一生了然,才恍然發現,生命曆程中的斑斑汙點,不值得推敲品味,隻能頹然傷感,無計可施。

相信此時王維筆下的這朵“芙蓉”給了人們太多的思考和啟迪,默默地回想反省曾經的生命曆程,始終保持一顆獨立而正直的自由之心,莫讓無關的繁華遮蓋了心靈之窗。

是人就是在這種澄明寂靜之美之佛性的體驗中,實現了解脫與超越,進漸雨涅槃寂靜的妙境。

敬慕他那份潔身自好的高誌,瞻仰他那種卓群的氣質風度,王維,如一顆懸掛夜空的明星,用一首《辛夷塢》為人們指引著人生迷途,光芒閃現,耀眼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