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2 / 2)

冥冥中,成就了人們的人生姿態,也有能力去維護這種人生姿態,於縱橫交錯的世界中,拋開了迷惘,離開了贅述的生活,沒有大悲大喜,有的隻是那份恬靜喜悅後的歲月沉澱,這份於風雲變幻中也可以不聲不響地得到生命的禪機。

在古墓塵土中,想象有朝一日的青煙嫋嫋,人們必定會有很多念想,不念想世俗汙垢,念想梅花枝頭。春意鬧,最不幸,這人生必將與此長眠,缺失外麵的熱鬧非凡,也大幸,這人生得到了最真的給予。

這種心境,帶有十分的禪意,這種禪意,與街頭鬧市無關,與雄渾壯闊無關,與繁花似錦無關,隻與心有關。這是高明的人生哲學。這僅僅限於一個僧人在用平生的經曆給人鞭策之語,少了氣壯山河,少了敲鑼打鼓,隻有一枝梅花這樣淡雅,在淡雅中得到絢麗的色彩。

於此,這也將為後人浮躁的心靈和忙碌的生活一些撫慰。或許,生命有另一種色彩,無疑,我們的生命還有更多的定數在危險裏流淌,但充滿禪意的解讀卻可以讓生命的高度仰視一切。這是心的選擇。

(三)

歲月的年輪在時光裏輪轉,有的人逝去了,有的人趕來了,更多的人,匆匆地走著,誰知這一切是不是終歸虛空,太多的人恐懼命數。曆史不曾倒轉,人們最終要衝破這形形*的瑣碎人間,尋得最想要的自己,哪怕隻是跌跌撞撞前行。也不應讓靈魂在肉體麵前變得不堪。

毫無疑問,每個生命個體都必將在掙紮開始經曆一段苦痛的曆程。這段曆程,充滿追尋,充滿一次次對生命嚴厲的拷問和審視,在那些不可複製不可挽回的時光中,或許一無所獲,或許滿載而歸,或許筋疲力盡,偶然會感歎,這過往太像一杯濃烈封喉的酒,傷得我們體無完膚。

然而,這些作為跋涉艱辛的日子終究遠去了,“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於是,守住這淡淡的歡快便是千辛萬苦的跋涉換來的甘甜。其實正是人的內心,使得跋涉者始終相信,美在人間,美在心裏,美在最開始出發不遠的地方等著我們,最後,如願的得到最初的美麗,也是堅守。

生命對於每個人也如此,最重要或最遠大的已經不是遠方,而是內心,一個擁有整片森林的人未必勝過一個隻擁有一片葉子的人,假如這個人內心木然,不明白春的含義。而玄機所在,禪機所在,必然是經曆和體悟,沒有一種體悟是空穴來風,隻有堅強的心靈才匹配得上霎那靈感的頓悟。也因此,人生,才終究歸於平靜。這平靜,不是苦難時的退卻,不是恐懼時的擋板,是心靈的收縮。

這未來,想必不是千山萬水後的苦寒,想必不是挑燈夜讀後的無望,人心依然,禪機所在,隻在刹那之間,是機緣,更是體悟,或在一束春風麵前會看到璀璨的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