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2 / 2)

禪師這句偈語,有透露天機之嫌。參禪來自於自然萬物,佛祖釋迦牟尼於菩提樹下苦坐三年而得道。佛曰:“一葉一菩提,一花一世界。”

偌大的自然界,渺小的生物來來往往,春去冬來,朝朝暮暮,風風雨雨,一沙一粒,無不訴說著生存的哲理,生命的神秘而平凡。人如花,如一枝會思考的蘆葦,脆弱卻又堅不可屈。不知禪師跋涉在山河荒漠之中,在布道施禪之時,又會有幾人懂得這日月之靈氣,天地之真實,人生之本相?

(三)

花事正濃,一季又一季。人世更迭,一樣的輾轉與輪回。我們都在此間體驗個中滋味。恰如三毛曾說過,沙漠中有一種茶,品嚐時第一遍甜若愛情;第二遍苦若生命;第三遍淡若微風。而人生不就恰若這種百轉千回、清綻而出的味道嗎?

如同抽屜裏不知放入放著的蒹葭,早已經幹枯,而那年撿拾這枝蒹葭的那條潺潺流淌的小河,也已在歲月的風蝕下幹涸,那些一起瘋玩的小夥伴也早已天涯海角,不複相見。花已衰,人已不再,流年也暗中偷換。

從懵懂無知到略懂人事,這支有著黃褐色的杆、柔白的花的蒹葭,驀地鮮活了、它穿越千年的風霜,從《詩經》裏走來,散發著南國的柔美憂傷,亦卷攜著北國的堅韌悲愴。就這麼帶著這種清冽而痛苦的詩意,給予這人世真相的啟示。

麵對人生這種真相,似乎有些殘酷。正在進行的必將逝去,沒有什麼能夠天長地久。但是,這卻也是一種釋然。恰如那初見蘆葦的黃昏,到頭來隻剩下一片紅色的蒼茫大地以及一個轉身而去的背影,能做的就是釋然,而後擁有這麼一份溫暖的回憶,提醒自己曾經年少時,那麼簡單脆弱。

在這人世間,不知還要品味多少酸甜苦辣。一切的一切,都是生命短暫脆弱而蒼老偶然的細碎印影,就像每個人的生命體驗,時光越深,越有難言的蒼涼。

正像曹公所言“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幹淨”,或許生命到此,更顯其簡約孤寂卻堅韌而不可捉摸的品質。每個時光的褶紋處都隱藏著我們或他們不曾知也不得知的人事和情愫,有人遺忘,有人刻骨銘心。

而我們常常在懷念中悵然若失,是失望於這個瞬息萬變,充滿離棄、懷疑及虛偽的世界,再也找不回那樣毫無保留的付出與單純的默然的情愫嗎?

或許是,或許什麼也不是。無論如何,生命是個深刻而沉重的話題,其中有著道不盡的情味。

每個生命,本來就沒有任何聲響和目的的存在,不歸於功利和工具。也許會有盲目與創傷,但仍舊執著地追尋,為了信仰而追尋著。生與死的對照,記憶與消逝的回響,情感與時間的追問,在這些麵前,一切都顯得多麼平淡而珍貴。

隻願每個人可以在心底湧出這淡淡的生之喜悅,在這喧囂浮躁的塵世裏綻放。因為它與道德無關,與一切盛大的喧囂無關,與生死無關,與永恒也無關,它隻是淡然地流淌在時光裏,訴說與問候。偶爾吹來微風,想起短暫如花的人生,有淚可落,卻不是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