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糧草之外,軍營內已經在短短幾天內又建起了兩座軍械庫,據負責操辦這一切的許鴻介紹說,他們的本意就是將這座軍營打造成一隻滴水不漏的鐵桶,而防禦的器械也就成了重中之重,特別是弩箭羽箭,甚至是檑木滾石,火油鐵刺。
讓丁力更為詫異的是,當許鴻給丁力介紹完兩座軍械庫是分別存放什麼器械之後,許鴻又指著不遠處正在修建的類似於庫房的建築告訴丁力,同樣的軍械庫,以南海軍眼下的情況,至少需要四座。
這話聽的丁力是心頭直滴血,因為剛才許鴻在介紹的時候就提到了,光是那兩座已經完成的軍械庫以及裏麵放著的剛剛占了一半多點的器械就幾乎用了南海幫七成的積蓄,看著不遠處那兩座正緩緩成形的軍械庫,丁力眼前似乎看到了南海幫解散的一幕。
不過許鴻給丁力的理由卻很充足,南海幫畢竟隻是地方性的幫派組織,哪怕在百姓口中名聲再好,也一樣無法真正登上表演的舞台。就算是南海幫被扣上了民團的帽子,可那也不過是一件自己出錢出力出人的出力不討好的事情。
而南海軍就不同了,這是朝廷正式任命,光是在名號和地位上就不是前者能夠與之相提並論的。而且,在各方麵南海軍不僅會得到當地節度府的支持與扶持,而且也能將南海幫的錢花到刀刃上。
當丁力問起許鴻如何把錢花到正處時,許鴻的一番早有準備的理論更是讓丁力大跌眼鏡,對方竟然提出將南海幫和南海軍分為徹底不相幹的兩部分,而眼下就是南海幫和南海軍在做生意,南海幫出資投入幫助南海軍的軍備擴充,而南海軍在有一定經濟償還實力之後,按照一定的利息,連本帶利的還給南海幫。
當然,許鴻說的時候就沒有這麼複雜了,作為一個古代的不得誌書生,特別是在跟隨丁力發現人生開始轉運之後,許鴻就將自己人生的重點進行了轉移,隻要能給丁力能給南海軍帶來好處,許鴻都會不遺餘力的去盡可能的發掘。
許鴻的想法其實並算不上朝前,但也絕對算不上落後,隻是當這主意從他口中說出之後,讓丁力感到了深深的不可思議,這才意識到許鴻竟然也在南海軍成立的短短時間內發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投資地方性武裝勢力或者直接將財產投資在地方軍隊上,這種做法許鴻絕不是第一個,反而是全國各地同樣的先例完全數不勝數。眼下大唐方鎮數十,光是領軍節度使都得數十人,其中有些地方自發組織或者是受到朝廷任命的民團組織的數目更到了一個讓人不敢想象的程度。
在這種特殊的形勢下,所有的土豪鄉紳,商賈巨富們就不得不考慮如何將自家的祖業以及財富更好的保留下來甚至發揚宏大,而最好的辦法無疑是找到一顆足夠粗壯的大樹。畢竟俗話說得好,大樹底下好乘涼,而各地的軍事武裝勢力,自然也就成了幾乎所有人眼中的香餑餑,哪怕是在戰事還未徹底燃起的嶺南東道。
要說許鴻是怎麼想到這些的,還多虧了丁力的親兵張寒,張寒是家族中的嫡係一支,在羊角鎮之中也算是‘名門望族’了,雖然張寒如今已經到了丁力身邊,而且看起來前途還很光明。但是張寒族中的長輩卻不甘就此,反而是有事沒事的都會找事兒來南海軍的軍營中,甚至是自從張寒到丁力身邊後幾天,族中長輩就開始成為了南海軍的常客。
而且,這位長輩還很睿智,他並沒有不知趣的天天打擾丁力,甚至是連王翎和許鴻都不會去刻意叨擾,而是與南海軍的普通將士們打成一片,帶著家中的下人,送點山泉,帶點果子,或者‘偶然’撞見王翎這些將領中的某人之後,把‘正巧’帶著的自家釀的果子酒大方的送上十幾壇嚐鮮。
這樣的情況沒有持續多久,對這些了如指掌的許鴻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玄機。羊角鎮的百姓對南海軍越好越熱情,南海軍在羊角鎮的活動範圍就越大,無形中已經帶動了羊角鎮一帶的經濟,其實上已經在不經意間幫助了羊角鎮的百姓。
光是南海軍駐紮在這裏之後,羊角鎮就有數十閑人找到了工作,有的開始為南海軍倒騰需要的各種雜貨,有的則是在南海軍內做起了雜役。而這一切,卻使得南海軍在無形中,不得不向羊角鎮提供一定程度上的保護,畢竟唇寒齒亡的道理大家都懂,而如此發展下去,兩者之間的聯係愈發密切,相互間的依賴性自然也就愈發嚴重,甚至是無法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