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件事必須要處理。
於是,在皇帝叫了兩部的人來禦書房商量,然後,兵部預算這幾年欠下的全部戰爭花費,緊接著戶部哭窮,抖了老底子都不夠補上一個窟窿地。最後,被皇帝大發雷霆,攆了出去想法子,就是賣莊子,賣地也要補上鎮北侯夫人的嫁妝。
這樣的消息很快傳遍了京城,京城的百姓本來在早上聽說了鎮北侯侯夫人要債就軒然大波後又一次頂上高峰。
說什麼的都有,有說鎮北軍吃軟飯的;有說朝廷不該花人家女人嫁妝的;還有說鎮北侯夫人不該這麼逼迫朝廷,都打完仗了,相信今後不會再那麼需要大花銷了,朝廷這幾年不是這裏鬧旱災,就是那裏鬧澇災,朝廷拿不出錢來也是正常。反而是鎮北侯夫人,明明自己做著生意,有那個能力不會讓鎮北軍餓著,為何要這個時候逼皇帝還債,不能等幾年,等朝廷緩過來了再來要這些欠債不好嗎?
當然不好!
於是,在不一的流言傳出來後,第二天,京城裏就傳出了昨天皇宮裏皇帝吃了多少的飯菜,後宮的各位份娘娘們喝太後吃了多少的飯菜。然後,順便還流出了在當時各處大災時時期皇帝和後宮不但不因為天下百姓受難而縮減用度,還是一如往常般消耗。
最後,將皇宮中,皇帝,各位妃子,還有太後等的一天吃的、穿的、用的多少,一個月吃的、穿的、用的多少,反正隻要跟錢掛上鉤地全都算出來,總結成一筆賬。
這樣的數據一出來,整個京城都沸騰了,當然,那些大家大戶的什麼的看到這樣的數據沒有什麼,畢竟,他們自己也是不少。但是,京城裏不光是有當官的,做生意的,還有老百姓呢!
老百姓都是淳樸的,一聽一天的花銷就那麼大,這些要是當時的皇帝、娘娘們剩下一些出來,捐到災區,那得救了多少人啊!
就是不捐到災區,省下來用到軍隊中,那也是能養活多少的士兵了啊!
所以,同情什麼的,在這樣的數據一出來後,全都是一邊倒的覺得,朝廷是要拿出錢來還給人家嫁妝。
畢竟,人家在拿出嫁妝來時,你們正在大魚大肉,一點都沒有緊張感的快活著,所以,還給人家是應該的。
這樣的事件是大事件,昨天一天就傳出去了好遠,京城的百姓見過大世麵都是這麼個反應,那當時處在災難中的災區百姓要是聽到了這樣的消息、、、
於是,很快的朝廷就做出了反應,稱,鎮北侯夫人獻糧有功,一定不會虧待了鎮北侯夫人,如今朝廷戶部確實沒能力償還。但是,可以先封賞鎮北侯夫人的功績。
可是,很快,鎮北侯府的老侯爺就出來了,稱,鎮北侯夫人已經是一品候夫人了,在封無可封,他這個做公公地就替兒媳謝過,他兒子才隻是一品侯爺,兒媳婦總不能超了兒子吧!所以,這個不敢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