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言詩(2 / 2)

增《詩經·伐木》斷句

嚶其鳴矣,

求其友聲,

暴虎入門,

懦夫奮臂。

【注釋】嚶其,嚶,亦作“嚶嚶”,鳥叫聲。其,助詞,無實義。一般用於單音節形容詞前後。友聲:朋友的唱和聲。暴虎:原指與老虎搏鬥。這裏指凶猛的老虎。《詩經·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論語·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詩中以“暴虎”比擬凶殘的日本帝國主義者。

【譯文】鳥兒在嚶嚶地叫,

是在呼喚尋找它的同伴。

凶殘的老虎闖入了我們的家園,

我們為什麼不聯合起來奮起抵抗侵略呢?

【賞析】這首詩作於一九三六年。借用古詩抒情達意。《詩經·小雅·伐木》的第一章有詩雲:

伐木丁丁,鳥鳴嚶嚶。

出自幽穀,遷於喬木。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

相彼鳥矣,猶求友聲。

矧彼伊人,不求友生?

神之聽之,終和且平。

詩意大致是,鳥類尚求伴侶,求和平,何況人類呢?毛澤東引用《伐木》中的兩句詩,寫在他作為中國抗日紅軍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與副主席周恩來、彭德懷共同寫給高桂滋的信上。信中說,“居今日而言,抗日討賣國賊,非有廣大之聯合戰線不為功”;“其在國際則聯合一切與日本為敵之國家與民族”。這也是“求其友聲”的現實政治內容。

毛澤東在引詩後續了兩句“暴虎入門,懦夫奮臂”,表明凶殘的日寇已經踏入國門,連懦夫尚且振臂抗敵,何況“愛國有誌之人”呢?所以信中緊接詩後寫道:“誰謂秦無人而曰甘受亡國奴之辱乎?”勸勉高桂滋為洗亡國之辱而共同抗日。毛澤東純熟地運用古詩,表達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堅決抗日的決心,以及聯合高桂滋部共同對敵的坦誠。

改江淹《別賦》斷句

春草碧色,

春水綠波。

送君延安,

快如之何!

【注釋】江淹字文通,濟陽考城人。曆仕宋、齊、梁三朝。早年的詩賦,較深刻地抒發了壯誌難酬和憂讒畏譏的心情,刻畫了貧苦士人的不幸與痛苦,曲折地表現了對現實的不滿。晚年安富尊榮,“才思微退,時人皆謂之才盡”(《梁書·江淹傳》)。別賦江淹的代表作之一。敘述征人、思婦的離情別意,闡明“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的思想。

【譯文】在草色青青,

綠波蕩漾的春天裏,

我就要把你們送到延安,

送到抗日的前線去,

這是一件多麼讓人興奮的事啊!

【賞析】一九三九年七月九日,陝北公學的幹部們即將結業赴抗日前線,毛澤東送行時即席講話,說南朝的文學家江淹做了很多好文章,有篇叫《別賦》,裏麵有意味雋永的話,如最為人們所熟記的:“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雖寫得讓人傷心,文筆卻好。我們不需要這樣寫,改一下,寫作“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延安,快如之何。”

江淹的《別賦》,膾炙人口,言辭優美,抒寫自然風物來烘托別情離緒,如上述四句,景色寫得愈美,愈襯出分別時的傷感。毛澤東僅改動三字,將“南浦”改為“延安”,“傷”改為“快”,情調便寓出新意,真實地表達出了即將赴前線的幹部們與送行者的喜悅與興奮。

改《詩經·小雅·采薇》斷句

今我來兮,

楊柳依依。

【譯文】今天我來到這裏,

看到了楊柳依依的樣子。

【賞析】《詩經·小雅·采薇》共六章,末章雲: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一九七六年春天的一個早晨,重病在身的毛澤東,由秘書和護士攙扶著,沿著臥室後麵的花園小徑散步,一邊欣賞著花草和漸吐鵝黃嫩葉的柳條,一邊順口吟道:“今我來兮,楊柳依依。”他麵對欣欣向榮的春天,詩興洋溢,反映了他時刻的舒坦心境。據他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自此,再也沒有聽到毛澤東吟詠詩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