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中,我喜歡蔡琴的聲音。
第一次聽她的歌是《你的眼神》。那還是二十年前一個春日的夜晚,幾個朋友環坐在校園的草地上,青春的臉龐懷著無限憧憬,一個大男孩手裏握一把吉他,悠悠慢慢地唱起了這首《你的眼神》。叮叮咚咚的吉他聲,伴著他寧靜低緩的聲線,真的就像歌裏所唱的一樣:“像一陣細雨灑落我心底,那感覺如此神秘……”
這首歌,如細雨般灑向我的心田。
我記下了這一首《你的眼神》,也記下了如春花般燦爛的那一個青春的夜晚。
從此,蔡琴的聲音就留在了我的生命裏。蔡琴不算大紅大紫,我的cd架上也會經常有其他新歌手出現。某段時間,我或許會沉迷於其他新歌手,沒空聽她的歌,但她在我的生活中一直不曾消失。她的聲音就像一陣緩慢降落的風,在時空中自由來去,猶如鎮靜劑,總是很容易在某一個夜晚敷在我需要寧靜的耳朵和心上。
聽蔡琴的歌最好是一個人,而且最好是在一個有微雨的夜晚,舉一杯紅酒,讓她飽滿、渾厚又異常沉靜的嗓音緩緩傳遞出一種篤定的溫情,就像給心靈來一次悠閑的散步,認真地聽,細細地嚼,她嗓音中獨特的韻致就慢慢地品出來了。
蔡琴的聲音裏有女人的參悟,但悟得不是太透,仍舊有眷戀、信任和一點點幽怨,但更多的是真正愛過恨過後的寬容。
和另外幾位比較喜歡的歌手相比,齊豫的嗓音則悟得太透,在空靈飄渺裏超凡脫俗、石破天驚,暗含著一種閱盡千帆,不再輕易相信的成熟,於是反倒有了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味道。我同樣很喜歡齊豫的歌,但太空靈就有了距離,適宜帶著思考用仰望的姿勢去聽。辛曉琪的太沉溺於女人情感的糾纏,雖有《領悟》,但嗓音中傳遞出的畢竟太痛了,容易使人陷入糾纏的旋渦中去。王菲的嗓音有著薄冰塊般的晶瑩與清透,她的作品中有極品存在,特別是那些直指人心的歌詞,讓人欲罷不能,但不拘和反叛令她的聲音缺少一種篤定的寬厚。所以,蔡琴的歌是最適宜在夜晚用一個很舒服的姿勢去聽,不必仰望、不必思考、不必痛楚、不必反叛,就像浸一個溫度適中的溫泉浴。
近幾年,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發喜歡聽她的歌了。年少時還喜歡銳利與激越,像老崔、鄭均、唐朝……現在慢慢知道,銳利的並不一定很有力量,沉靜的也未必就意味著軟弱。聽她的《機遇》,我又發現了一個全新的蔡琴,那是一個有著詩人情致的蔡琴。且看她是怎麼說的:“你有沒有認真量過自己與心靈之間的距離?我曾經靜下心去認出它來,它,竟然有旋律。一種有旋律的心情出現時,它就幾乎是一首詩了,而當下,你已經變成一個詩人了,不要對自己說你不會作詩,詩從來沒有屬於過詩人,它一直屬於有詩心情的聆聽者。”難怪,蔡琴的氣質非常沉鬱,在她的歌裏,無論對氣氛還是情調的把握,都不需要刻意的設計,隻有具有詩心情的人才會唱出具有詩心情的歌。
所以,當拆卸聽覺所有的隔音牆,隻留下蔡琴的聲音在輕輕淺淺的鋼琴或大提琴、小提琴聲下不疾不徐地流淌著,閉上眼睛,心房將會毫無保留地自然敞開,世俗生活裏無法揮解的糾纏,就這樣輕易地被熨帖著,甚而化解。
聆聽蔡琴,聆聽音樂,其實應該說更多的是聆聽自己的心情,自己對生命和生活的感悟。人的一生中,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總會遇到各種不同的音樂在某一刻擊中你,見證你成長的歲月。
蔡琴的聲音經常響在內心的角落,淡化著人去樓空的世事變幻。曾經有人說,蔡琴低沉飽滿的聲音,猶如一滴灑落在宣紙上的淚。這個比喻我很喜歡。
對於蔡琴的聲音,有很多的形容詞,但我始終覺得,語言對於她的聲音所營造出的寧靜與寬容來說,都是沒有意義的,屬於音樂的還是讓音樂自己來說話。
有誰會不喜歡灑落在宣紙上的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