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冒險家的童年(1 / 1)

馬可·波羅從小就是一個十分懂事的孩子,他知曉世事比同齡的孩子要早,這主要是因為他父親尼哥羅在他出生前就同他的叔父馬竇出門航海去了,一去就是十餘年不歸。小馬可與母親相依為命。不幸的是,母親身體很弱,常常生病,據說是一種因焦慮不安引起的神經係統的病症。父親離家後,寄錢不多,每次寄來的錢很快就花光了,母親不得不遣散掉家中所有的仆人,自己操持家中的一切家務。小馬可與母親住的是一幢古老的大房子,共有三層,房間很多,光打掃一次就得大半天。母親很累,身體一天天地衰弱。每當母親跪在拜占庭式的聖母瑪麗亞和聖嬰的聖像前,向上帝祈禱時,小馬可也跪在一旁,祈禱爸爸和叔叔旅途平安,早日歸來,祈禱媽媽的病早日康複。

小馬可也是一個十分活潑好動的孩子,他常常走下門口的運河裏,坐在鳳尾船(一種黑色小木船,名叫“貢多拉”)上,手持長竹竿,與孩子們玩將對方擊下水的遊戲。

鳳尾船是威尼斯的特產。威尼斯居民出門都得乘坐鳳尾船,就像我們騎自行車一樣。原來威尼斯是一個由120多個大小島嶼組成的城市,數以百計的橋梁把它們連成一片,素有“水上都市”之稱。運河穿梭在鱗次櫛比的大小建築群之間,水上交通四通八達。對威尼斯居民來說,運河就是馬路。

小馬可為了幫助媽媽維持生計,會做一些小搬運工的工作,每天劃著鳳尾船,把附近商店的貨物送到顧客家裏。當時的威尼斯是座繁榮富庶的城市,商店的生意十分紅火,小馬可要賺錢很容易,每逢出海的大船進港,他便主動劃著鳳尾船,把海員送回家。小馬可一邊劃船,順便向海員們打聽一些海外的見聞。他從小對威尼斯以外的世界有較多的認識。

威尼斯當時是意大利北部最為強盛和繁榮的城市共和國。13世紀到15世紀期間,威尼斯曾擁有3000艘商船和17000名水手。它的商業活動西達西班牙、葡萄牙、法國、英國、荷蘭等西歐,東達君士坦丁堡、埃及、敘利亞和愛琴海各島。威尼斯的毛織物、絲織品、玻璃器具和珠寶等,不僅暢銷全歐洲,而且在東方也有廣大的市場。因此,威尼斯曾經被稱為“亞得裏亞海沿岸各國的首都”,威尼斯的商人曾經是東、西方貿易往來的主要中介人。英國著名劇作家莎士比亞就有一個名劇《威尼斯商人》,威尼斯商人在中世紀商業中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小馬可有時爬到這座城市的一個高崗上,俯覽全城,映入他眼簾的是一幅令人驚歎的圖畫。除了那些連接各島的一座座橋梁外,還有許多用石頭砌成的雄偉瑰麗的宮殿式建築。寬闊的聖·瑪科廣場和宏偉的聖·瑪科大教堂,更是將這個城市襯托得極其壯觀。市內有一座1592年建成的大理石獨孔拱橋——裏阿托大橋。馬可·波羅的家就在這座大橋附近。

小馬可有時也到雄偉的威尼斯議會大廈前玩耍,大廈前的廣場上有美麗的噴水池,一群群鴿子在水池旁飛來飛去。廣場上還有許多美麗的大理石雕像,主要是愛神維納斯和戰神阿波羅等。中世紀的威尼斯是城市共和國。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是大議會,最高統治者叫總督。總督是由大議會選舉產生的,而大議會的議員又是從有錢的商人中選舉出來的。馬可·波羅的家族中有幾個富商曾當選過議員。

小馬可劃著鳳尾船到港口接送的貴人還有威尼斯駐各國的使節、派出的傳教士和間諜,這些人經常返回威尼斯,向本國政府提供詳細報告,報告他所在的那個國家裏發生的一切重大事件。小馬可常常聽這些人的談話,他們談得最多的是關於十字軍東征的事情。

幼小的馬可對十字軍的事雖然一知半解,但他七歲時就聽大人說,威尼斯人支持的十字軍所建立的拉丁帝國瓦解了。這對威尼斯來說是個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