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幸福教育助產士
從前麵的章節可以看出,芬蘭的學生,無論是日托中心和學前班的學生、綜合學校的學生、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的學生,還是成人教育中心的學生,都能夠在學校中享有非常幸福的學習生活。各個階段或層次的學生們享有幸福的學習生活,除了與政府的財政支持,以及完善的教育體製有關之外,與芬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密切相關。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芬蘭的教師是芬蘭幸福教育的助產士。
要教出深具幸福感的學生,教師首先要感覺到幸福。如果教師感覺不到幸福,不但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而且容易造成師生關係緊張。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組織與人力資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頻道在2005年組織了由9000名教師參與的“中國教師職業壓力和心理健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3460%的被調查教師反映壓力非常大,有4760%的被調查教師反映壓力比較大,兩者加起來占到了被調查教師的822%。而且教師壓力大影響到了他們工作的狀態和積極性:調查顯示,有86%的被調查教師出現輕微的工作倦怠,有5850%的被調查教師出現了中度的工作倦怠,有29%的被調查教師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工作倦怠。也就是每10個被調查教師基本上有3個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工作倦怠。另外,教師壓力大還影響到了他們的心理健康:調查顯示,有3850%的被調查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不佳。因為中國的教師不但在精神上壓力很大,還影響到工作的積極性,甚至造成了不小比例的心理疾病,所以他們很難稱得上幸福。這個調查還顯示中國教師對工作的滿意度比較低。其中有6440%的教師對工作的滿意度比較低,隻有1540%的被調查教師的滿意度比較高。
中國教師的壓力大,工作滿意度不高、缺乏幸福感,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工作時間長和工作壓力大。雖然教師的工作勞動強度不大,但是勞動時間很長。大多數教師早上6點就得出門到學校,晚上6點才能回家。有時中午要值班,有時晚上要值班,有時星期日、節假日要補課。
另外,中國教師的不幸福還源於考核壓力和競爭壓力很大。對教師的評比和檢查很多,讓教師應接不暇。另外,班級中學生的考試成績也給教師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學校的競爭就是學生的競爭,學生的競爭就是教師的競爭。教師的競爭很大程度上轉化為分數的競爭。
相比較於中國的教師,芬蘭的教師同仁卻是非常幸福。他們的幸福來自上課時間短、休閑活動多,具有很大的成就感和教學中的自主性。
(一)上課時間短,休閑活動多
芬蘭綜合學校的教師每學年上學時間規定為190天,學校每天的上學時間短,一般是從上午8點到下午2點。在課後和假期中,都不存在教師為學生補課的現象。因此,芬蘭的教師享有很多的休息時間。
芬蘭普通中小學教師每年分別有兩個半月的暑假和將近一個月的寒假,寒假被分割成三段,其中包括兩周的聖誕節和一周的滑雪節。教師在休假期間,除了工資照發,還給予休假補助,補助金額根據教齡長短為月薪的40%~60%。教師們在假期主要的任務是休息,沒有家訪的習慣,目的是讓師生們都能度過一個輕鬆愉快的假期。芬蘭教師的主要度假方式為外出旅遊觀光、暑期進修、參加職業培訓、開展對外學術交流、從事公益活動等。除了上述相對普遍的一些休假方式外,教師們假期可幹的事情還很多。比方說在夏季到別墅休假,在平靜的湖麵釣魚、泛舟和遊泳,到林間山崗散步、打獵、滑雪和采摘野果、蘑菇。女教師們視打掃家庭衛生和美化家庭環境為己任;男教師們則把修理和油漆別墅看作樂事;上了歲數的老教師更願意和第三代在一起,把自己的兒女解放出來幹自己想幹的事情;甚至有的教師去過一把“農夫癮”。
拉達是一位在赫爾辛基市綜合學校擔任班主任的女教師,她的度假方式與眾不同。每到暑假,酷愛植物和園藝的拉達老師都要到赫爾辛基市郊庫姆普拉地區農田中去勞作。這一習慣她已經堅持了23年。拉達的農田雖然說隻有10平方米,但是她總是精心地挑選種子。她喜歡看到農作物生長的過程和享受收獲的快樂。她說,在農田裏麵的勞作其實跟她教書育人的工作是一樣的,都不能著急,要慢慢地等待植物或學生的成長。
你別以為這塊小田是拉達的,實際上這是赫爾辛基市提供給市民使用的。原來,赫爾辛基市政府從1960年代起在市郊庫姆普拉地區辟出了麵積為5公頃的農田,無償給市民們夏季耕種,以豐富人們的假日生活。凡是願意從事園藝活動的市民,均可得到10平方米的農田。市政府不僅無償提供這些平整好的農田、灌溉用水以及種子、肥料,而且還免費供應一頓午餐,收獲全部歸己。每年有成百上千的人前來一顯身手。拉達除了勞作之外,還當起市民的義務輔導員。她覺得其樂無窮。
(二)成就感巨大
在芬蘭,對中學生來說,什麼職業最熱門?不是律師,不是醫生,也不是公務員,而是教師。根據芬蘭《赫爾辛基日報》報道顯示,教師是芬蘭學生心目中最向往的職業。
一般來說,各國大學中最熱門的專業都是未來最賺錢的職業,可這點在芬蘭卻是個例外。在芬蘭,教師的工資並不高。每月隻有2000~4000歐元(約合人民幣18592~37183元)的收入。在OECD的調查中發現芬蘭教師的工資,不論是新進或資深,平均薪資都比發達國家和歐盟國家要低,甚至比不上國民生產總值比芬蘭低的韓國和西班牙。芬蘭教師的工資收入遠遠比不上醫生和律師。
留著一把大胡子,在芬蘭一所中學教物理已24年的史亞力屈指計算,他每月收入扣稅之後,大約有2000多歐元,這個收入水平跟大學畢業生差不多。他笑說,家裏兩個小孩的育嬰假都是他休的,因為太太賺的錢比他多很多。
不是因為芬蘭教師的待遇高而特別受年輕人歡迎,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吸引無數的優秀學生將教師作為自己的理想職業呢?這與芬蘭教師崇高的社會地位和在工作中獲得的巨大的滿足感有關。
在芬蘭,教師有著崇高的社會地位,令世界其他國家難以想象。芬蘭普通中小學老師受敬重的程度甚至超過國家元首和大學教授。社會也賦予教師們相當高的期許和社會責任。難怪就連諾基亞董事長約瑪·奧利拉(Jorma Ollila)都說:“假如我不幹現在的工作,我就去當教師。”
一項針對芬蘭教師壓力的調查研究發現,有80%的被調查教師,同意下麵這兩項陳述:“教師工作是有成就感的,而且我是因為喜歡它才去做它”及“我堅守我現在的教師工作”。這說明絕大多數的教師都滿意於自己的工作,並且堅守崗位。他們之所以滿意教師工作是因為他們認為教師工作不但有良好的工作環境及很大的工作成就感,而且在工作場所裏,也能夠得到來自社會的正麵積極的支持。史亞力說:“做教師不是為了錢,是因為我們真的相信這份工作對芬蘭很重要。因為師資即國力,教師愈好,國家就愈強大。”正是因為在芬蘭當教師非常具有成就感和來自他人以及社會的認同感,所以即使史亞力工資不高,他也覺得非常幸福。
(三)教師自主權:我的地盤聽我的
芬蘭政府也相對給教師和學校最大的教學自主權。隻要學生能達到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製定的核心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其他如征聘師資、經營管理則由各校自治。舉凡班級大小、課程內容、學生課表,甚至是每年上課幾學期都由學校全權負責。至於要教什麼、怎麼教、用什麼教科書,則由教師自由選擇。教師自行製定出一整年的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法,規劃下一階段的教學計劃,自我總結自己最滿意和最不滿意的教學成績,並且提出改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