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育引領幸福(1 / 3)

一、生為芬蘭人,就像中彩票

2010年,美國《新聞周刊》曆時數月調查,在請教了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內的多位學者後,推出了全球100個國家的“幸福排行榜”。 榜單對各國在教育、健康、生活質量、經濟競爭力和政治環境等五個方麵的綜合幸福感進行打分排名。結果芬蘭以894分名列第一。芬蘭人成為全球最幸福的國民。於是有人幽默地說,如果你生為芬蘭人,簡直就跟中了彩票一樣幸運。

二、詩意的國度

在許多中國人的印象中,芬蘭是遙遠而陌生的國度,但其實際距離比印象中近得多。芬蘭與中國之間隻隔著俄羅斯,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是離北京最近的歐洲城市。乘坐芬蘭航空公司的航班隻需8小時左右就能從北京飛抵赫爾辛基。

芬蘭位於歐洲北部,全國有1/4的地區處於北極圈以內,是最靠近極地的北歐國家。全國總人口為520多萬。2008年,芬蘭的GDP總量為2876億美元,居世界第35位。人均GDP約為55307美元。

芬蘭是世界上著名的“森林王國”之一,全國有69%的麵積被森林覆蓋,被譽為“綠色金庫”和“歐洲綠色之肺”。

芬蘭的海岸線非常曲折,長達1100多公裏,占國界線的1/3。整個芬蘭境內,任何地方距離大海都不超過300公裏。沿海島嶼星羅棋布,約有大小島嶼199萬個。而且芬蘭有187888萬個湖泊,素有“千湖之國”的美稱。芬蘭整個國土麵積中約有10%是水域覆蓋的地帶。

森林、島嶼、湖泊、大海,這些都是詩意棲居、美好生活的重要元素。再加上芬蘭人非常注重環保,空氣也非常清新宜人。這實在是一個適宜居住的國家。芬蘭優美的自然環境給中國留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人回到中國後,腦海中依然長久縈繞著那兒森林散發的恬靜與芬芳。

不得不說,芬蘭這個中文翻譯非常到位地展現了芬蘭的自然環境。因為“芬蘭”既可以被解讀為一朵清麗秀美、散發著芬芳的蘭花,又可以被解讀為一個融芬芳與蔚藍於一體的美麗國家。

三、高福利:“從搖籃到墳墓”

芬蘭人憑什麼最幸福呢?完善的社會福利製度常被認為是芬蘭人幸福的理由。作為一個典型的北歐福利國家,芬蘭的社會福利保障體製非常完善。新生兒從出生直到年滿16歲,每月可領取兒童補貼;所有公民享受醫療保險待遇,國家對藥品實行補貼;殘疾人也受到很好的照顧,年滿16歲的殘疾人可以享受撫恤金和家庭服務;年滿65歲的公民都可領取養老金,沒有退休金收入的老人可領取國家提供的最低養老金——國民養老金;社會福利部門向在家中安享晚年的老人提供各種上門家庭服務和衛生保健服務。這種“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保障體製不僅為所有公民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也營造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四、輕鬆製勝:領跑全球競爭力

芬蘭是一個高福利國家,同時也是一個具有高度經濟競爭力的國家。進入21世紀以來,在世界經濟論壇每年所作的全球經濟競爭力的排名中,芬蘭一直名列前茅,甚至有4次居第一位,成為最具有經濟競爭力的國家。

從自然稟賦上來說,芬蘭並不具有優勢。芬蘭雖然自然環境非常優美,可並不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國家。除了林業資源和漁業資源外,現代經濟發展中非常關鍵的煤和石油都奇缺。芬蘭同時也是一個人口小國。520多萬的人口僅僅是廣州市常住人口的一半。小小的芬蘭能夠將經濟學理論中被認為不能並存的高福利國家與高度的經濟競爭力融為一體,秘訣在哪裏?

芬蘭的競爭力不是來自國民的苦幹。實際上,芬蘭人非常閑適,甚至給人以懶散的感覺。他們休假的時間很長,每年可以享有六周的帶薪假期。芬蘭幾乎不存在加班現象,一到下班時間或休假期間,辦公室都見不到人。如果公司有緊急情況,在休假期間付雙倍工資也請不到人幹活。

五、教育引領幸福

可以說,正是芬蘭的教育,讓芬蘭人能夠持久地享受幸福。因為教育不僅讓芬蘭這個國家充滿活力和創造性,而且成為芬蘭國家競爭力和人民幸福生活的源泉。

在芬蘭,有一句名言就是:教育是芬蘭的國際競爭力。

作為一個資源匱乏的小國,芬蘭早在1960年代初時確立了“教育興國”的目標。芬蘭認為要在全球化的國際經濟競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就必須依靠教育,並對教育進行改革。

二戰後,芬蘭在努力對蘇聯進行戰爭賠償的同時,加快了工業化進程。芬蘭的經濟主導本是傳統木材加工業。戰後,金屬工業成為經濟發展最強勁的動力來源。當時與蘇聯的貿易占據了芬蘭外貿的主要部分,但是芬蘭的政策製定者和立法者認識到芬蘭的經濟增長需要通過和西方富裕國家做生意來擴展對外貿易。1961年,芬蘭加入了歐洲自由貿易協會(EFTA),這在給芬蘭帶來新的市場機遇的同時,也迎來了更多新的商業競爭對手。加入歐洲自由貿易協會給了芬蘭一個很清晰的信息,那就是,要保持競爭力,芬蘭必須大力提升教育和科研水平。

自1960年代開始,芬蘭對教育體係和製度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這一過程一直持續到21世紀初。芬蘭通過幾十年的教育體製改革,教育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芬蘭目前高水準的教育不僅提升了國家的競爭力、促進了經濟發展,也為芬蘭福利國家的持續性提供了堅實的保障。也正是在21世紀初芬蘭的教育開始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成為一個吸引無數人前來取經的教育聖地。

(一)幸福教育的聖地

芬蘭教育被世界所矚目始於2001年末。而之前芬蘭的教育水平,一般被認為僅和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相當而已,並沒有任何過人之處。這個轉折點源於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在2000年開始實行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ssessment,PISA)。這個評估項目主要由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的會員國參與,另外也有一些非會員國參與。該項目評估各國15歲的學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方麵的水平。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在2001年12月初首次公布了該項評估的結果。其中芬蘭學生獲得了閱讀第一、數學第四、科學第三的好成績。而且芬蘭參賽學生之間成績的差異性最小。芬蘭在PISA中所取得的成績超越了作為傳統教育強國的德國、瑞典、日本和美國。這在國際社會引起了很大的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