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轉戰第三平台
特別報道
在過去一年中國存儲市場呈現負增長的情況下,EMC仍能獨善其身,保持快速發展,這讓EMC全球高級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葉成輝在3月5日舉行的EMC公司2014新春媒體溝通會上顯得信心滿滿。IDC的數據顯示,2013年前三個季度,EMC都實現了增長。從2006到2013年,EMC更保持了連續8年的增長,複合增長率達到26%。
今年是葉成輝提出的EMC中國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具有轉折性意義的一年,EMC不僅要鞏固第二平台這個主戰場,而且要向第三平台這個新市場進行平滑轉型,即從傳統數據中心市場過渡到軟件定義的數據中心市場。如何在轉型中繼續保持增長?EMC不僅需要更多勇氣,而且需要更多智慧和技巧。
增長,還是增長
2012年,IDC提出了“第三平台”概念。第三平台建立在移動設備、雲服務、社交網絡和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之上,代表了ICT的發展方向。與以大型機為代表的第一平台、以客戶機/服務器為核心的第二平台相比,第三平台帶來了顛覆性的變革,企業、數據中心、IT應用與管理都將被軟件重新定義。在這場變革的洪流之中,葉成輝表示,EMC也要重新定義(Redefine)自己。
EMC目前正處於從第二平台向第三平台轉型的過程之中。其實,第二平台與第三平台之間的界線並不是那麼絕對,不是說第二平台關注的是結構化數據,而第三平台關注的是非結構化數據。未來,像特斯拉智能汽車、工業互聯網、可穿戴設備等這樣的新應用會越來越多,並部署在第三平台之上,但仍然會有很多應用部署在第二平台之上。EMC的獨特能力體現在,它可以通過軟件定義的方式,在同一個控製層麵管理第二平台和第三平台兩種架構。
葉成輝表示,轉型需要一個過程,而且第二平台和第三平台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並存。在中國,這一轉型的過程可能會比美國長。2014年,EMC在中國市場上的發展思路可以概括為“鞏固和擴大傳統數據中心市場份額,引領數據中心向雲計算、大數據轉型”。
2013年亮眼的業績證明,EMC在轉向第三平台的過程中已經開了個好頭。葉成輝將EMC在中國市場上的成功經驗歸納為以下七個方麵。
第一,EMC公司整體發展方向清晰,戰略正確。在提供信息基礎架構解決方案的基礎上,EMC通過與VMware、Pivotal、RSA之間形成的穩定“聯邦”,可以為客戶提供符合雲計算、大數據需求的解決方案,形成了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第二,U2VL,即Unix平台向Virtual Linux平台的遷移已經成為大勢所趨,“x86服務器+虛擬化”的雲計算模式的興起讓EMC獲得了更大增長空間。
第三,數據中心架構改變,服務器的采購比重下降,而存儲的花費上升,已占到數據中心設備采購量的50%。這對於EMC最核心的存儲業務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因素。
第四,在本地化方麵,EMC提前布局,與聯想、富通、長虹佳華、神州數碼等多個本地品牌合作。目前,EMC在中國的OEM合作夥伴已經有7家,它們對於EMC中國業績的提升貢獻頗多。
第五,由於外部環境、企業自身調整等原因,EMC的主要競爭對手業績下滑,這在客觀上給EMC的逆增長提供了可能。
第六,EMC不斷加大在中國二、三線市場的拓展力度。2006年,EMC在中國還隻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分公司。從2007年到現在,EMC在中國的分公司又增加了15個,同時來自二、三線市場的收入比例正逐年提高。
第七,EMC總部不斷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力度,比如EMC在中國建立的卓越中心、解決方案中心蓬勃發展,不僅為中國客戶提供了技術和解決方案方麵的支持,而且很多新產品都是在中國本地研發的。
轉型要平滑
葉成輝表示:“EMC在第二平台市場上一直保持著領先地位。在外部存儲、存儲軟件、企業級閃存、備份、融合架構等細分市場上,EMC的市場占有率都保持第一。”但是從第二平台轉戰第三平台,EMC還有許多新的戰役要打,比如對象存儲、軟件定義的存儲、下一代文件協作、第三平台開發工具和分析工具等,都將是EMC重要的突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