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吳蜀大戰(1 / 3)

曹林搖頭,又笑道;“我猜你就是這麼說,其實你完全還有第二條可以選”

黃忠聞言,眉頭一皺,卻見曹林又笑道;“天下太平之後,必須大治大興書熟堂為其一,武官健身強民在其二,如今天下有了塵書院和潁書院,可這武館卻尚未有大興之所,曹林想辦一個武官以震國武之風,但是現在卻需要兩個名滿天下的武術大家坐鎮,不知你二老可有這個意思!!!”

武館,黃忠和童淵二人聞言,頓時愣接著但見黃忠摸著頭腦,似是有此迷茫,倒是童淵眉頭深皺若有所思。

過了半晌,方見董淵搖頭言道;“當年帝師王越欲在京都開館傳其武道,隻是………!”

“隻是他因為是草莽之身,而不得大族待見是麼。”曹林笑著接過了童淵的話頭,接著點頭言道;“不過那時是那時,現在是現在,我請師傅和黃老先生助我開館,之舉乃是為了舉國的民風,天下太平之後,民眾一味讀書雖然是好事但缺少武風的話,難免會為外族所窺視,所以說,這京都武官還是要辦的,不但要辦還要辦的風風光光,為天下人所盡知,師傅您不說回許都後沒事做麼,有了這個武館。,你就是得從天亮忙道天黑,也不怕閑得慌,怎麼樣這下回許都你沒什麼說的了吧。”

童淵聞言,心下暗笑,這孩子倒是會來事,為了讓我回許都居然弄出了這麼個想法,也罷!也罷!既是徒兒的一片孝心,老夫又何必駁了他的好意與孝心呢。

想到這?童淵轉頭看了看旁的黃忠,笑著問道;“黃老弟,如何,你可是願意留下來,此助老夫一臂之力。”

童淵這話說的水平之高,這一句來助老夫一臂之力,而不是來助曹林一臂之力,雖然僅僅有一字之差,但其中所蘊含的個人主義與行為主義觀卻是大不相同。

果然但見黃忠猶豫了一下,又想了一下劉備臨終時在一軍前的感慨!黃忠終究是長歎口氣,搖頭道;“罷了,罷了,就讓老夫在這晚年之際,為這天下最後在進此綿薄之力吧!”

曹林聞言,滿意的點了點頭,笑道;“這樣就最好不過了。”

黃忠膘了曹林一眼,淡淡道;“又不是衝你,你高興個什麼勁,老夫我是看在童老兒的麵上,才勉強答應的”

曹林聞言,也不生氣,隻是笑著點頭;“不管您是衝誰都無所謂了,若是劉備在天有靈,知道了您的做法,想必也定是打心眼裏欣慰吧。”

“你……!”黃忠聞言一指曹林,可他的下話卻是又沒有說出來,少時但見黃老頭長長的出了口氣,搖頭道;“不論如何老夫現在也算跟你是一條船上的了吧,且放老夫出去溜溜彎。”

話音落時,卻見曹林重重的搖了搖頭道;“不成,武館沒開起來之前,你老還是在這憋著吧!還有你這身上的傷也不輕,萬一有個閃失讓我在到哪裏去找一個德高望重的老館主,所以啊!你就將就將就在這好好呆著吧!”

曹林的這一番話,雖是好意怎奈是氣人了一些,隻把黃忠又是給惹的氣血翻騰,開口則又是一通大罵,解決完了未來武館的事,曹林和童淵隨即往回而走,剛剛抵達住處,便見夏侯雲匆匆忙忙的從府邸趕了出來,曹林見狀微微一笑,輕聲道;“師兄!酒宴準備的怎麼樣了,今夜咱們師徒幾人要一醉方休,不醉不歸。”

卻見夏侯雲的臉上沒有任何喜色,反而是拿著一封書信來到曹林麵前言道;“大將軍,襄陽傳來消息,東吳大軍有動像了”

“東吳有動。”曹林聞言,笑了一下,搖頭道;“沒關係這點小事,早在奉孝兄他們的意料之內,如今蜀地已經平複,長江之險已經為我軍所得,西北兩地的存在,東吳若是想保全領地,就唯有一條可走了”

說罷,但見曹林笑著將書信慢慢展開,一邊打開一邊言道;“那就是全拒長江以南之地,撫守住江道要口,不讓我軍從西口水流而走”。

說罷之時,曹林已是將信展開,接著嗬嗬笑道;“你且看看是也不,但見書信之上沒有多餘語句,隻有陸遜赫赫然寫的四個大字,屯兵陸口。”

不錯正如陸遜所說,東吳的兵馬,如今就是屯兵陸口,準備隨時收複荊州,倒不是東吳將官不講道理,乘著劉備勢力瓦解之時落井下石,隻是此時不動手,那東吳可就真的就要步劉備的後塵,被曹氏吞並了,如今的西口已經被曹氏做占據。

若是曹兵一從廬州北地緩緩壓下,一再由川蜀之地順江而攻奪取荊州南部,然後東向陸戰那東吳的長江防線,頃刻間便會瞬息瓦解,起不到任何阻攔的作用,孫氏不是傻爪,更不是癡呆,如今劉備死了荊州南部之地,遲早會被曹林吞並,與其留給他們,倒不如現在乘著曹操和曹林還在蜀中,隻方乘勢拿下如此才可以北口,或是西向省衡,保全東吳的基業不被曹軍吞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