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邯城之計(1 / 2)

此時,夜幕漸漸降臨,曹軍大營內一片寂靜,曹昂的士兵們大多都已入睡,而大營四周則部署了上千名巡哨。嚴防曹林的徐州軍夜間襲營。

大帳內,高順憂心忡忡,背著手在大帳內來回踱步,他已經接到曹昂的命令,命他帶人返回邯城一帶,可現在回邯城一帶的路已經被截斷,他們已經回不去了,現在他想和曹林決戰,但是那曹林卻帶人避而不戰,令他進退兩難。

現在,大軍退路被截斷的消息已經傳出去,士氣開始受到影響。拖一天,士氣降一分,拖上半個月,士氣就將消亡殆盡,他的軍隊將不戰自敗,高順很清楚會有這樣的後果,他現在該怎麼辦?

其實高順他也有幾個方案,一個方案是占領河雲城的南部一帶,並堅守三個月,等待冬天黃河開始結冰,那時可以順利返回邯城一帶,可是這個方案需要的時間太長,他實在拖不起,因為風險實在太大。

另一個方案是奪回河津渡口,讓邯城一帶的大軍協助尋找渡河工具,船隻或者羊皮筏子均可以,不過即然曹林已經燒毀黃河兩岸的渡船,那一時半會兒,可能也湊不到這麼多船隻。

現在的問題就是,如果大軍南下,一定會被曹林派人跟隨,如果他趁自己大軍渡河時發動攻擊。那麼自己必將大敗無疑,各種擔心使高順心神難定。憂慮之極。

就在這時,有一名親兵在門口稟報道:“將軍,張遼將軍求見!”

高順jīng神一振,張遼此時來見他,那必然是有脫困的辦法了,他急忙道:“快,快速請他進來!”

片刻,張遼匆匆走進大營,微微行禮道:“卑職參見將軍!”

“二弟,你何需多禮,快快請起!”

張遼笑道:“將軍,你這是在為無法撤軍回邯城而煩惱吧!”

高順歎了口氣,“確實如此,現在我們的退路被截,使軍心大為不穩,我很想和曹林決戰,他卻避而不戰,我也不知現在該怎麼辦?二弟,你可有何良策。”

“將軍其實不必太擔心,我們大軍的退路雖斷,但隻要我們抓住曹林的弱點,我們還是會有機會。”

高順慢慢坐了下來,他一直自詡為軍事天才,善謀且勇決,但在遇到曹林時,他卻便顯得處處被動,幾乎是被曹林給牽著鼻子走。

在這個時候,高順意識到自己的自負和愚蠢,有良將具有不用。他一擺手,深深吸一口氣道:“二弟,請上坐。”

張遼坐了下來,微微笑道:“曹林避而不戰的原因並不是他想拖住我們,而是他的軍隊大多為降卒,按照我的經驗,要想把降卒變成自己的jīng銳之軍,至少需要三個月到半年時間,而他的時間才一個多月,更何況他的很多降卒都是袁氏家族的大軍,更是需要時間整編,曹林他自己也清楚這一點,所以他才避而不戰。”

高順的臉上露出懊惱的神情,他沒有考慮到這一點,早知道他可以和曹林決戰,高順沉思片刻問:“那二弟認為我們現在應該怎麼辦?”

張遼道:“雖然大哥也可以占據臨縣一帶的地刑和他對抗,但從長遠看,那裏我們恐怕還是保不住的多,大哥,我還是建議撤軍回邯城一帶,如果大哥您肯聽我的策略,我至少可以保證八萬軍平安撤回邯城一帶。”

高順大喜,連忙道:“二弟你請說,我一定聽從。”………。

當天晚上,三千曹軍騎兵的向四木城的方向疾奔而去,高順的大軍也開始連夜起兵撤退。

從臨縣一帶返回邯城一般有三條路線,一條路線是龍門河津渡,其次是南麵的蒲津渡,如果這兩條道路都不能走,那隻能走第三條道路,先渡黃河到南岸,再從南岸的宜都城方向進入邯城。

黃河南岸便是東吳宜都城,城主朱桓,年約四十餘歲,為人正直寬厚,能力卓著且愛民如子,在宜都城深得民望。

這天傍晚,朱桓正坐在書房內看書,這時管家來報,門外有客人來訪,是從許都而來。

朱桓一怔,他接過拜帖看了看,拜帖上寫得很含糊,‘丞相的使者拜見’,丞相當然是指曹操,這個不容質疑,隻是丞相的使著好好的找自己做什麼?

朱桓沉吟片刻,說道:“請他到客房稍候!”

曹操的大兒子和四兒子爭奪冀、青二洲之事他也聽說過一點,但詳情他不知道,畢竟那是冀洲,雖然和他僅僅隔一條黃河,但是他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宜都城一帶上,無暇北顧冀洲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