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這個《域外傳》,你找的沒錯,我年輕的時候聽我師傅講過,有些動物我們仍未發現,但是古人已經有記載了,就在這本書裏,能不能飛的都寫了。當然,是以能飛的和少見的動物為主。”師傅不緊不慢的說道。
“那師傅你是說冥也被記載在這本書裏咯?”我緊接著問道。
“很有可能。不過這書現在不好找啊。世人隻聽說過《山海經》,這《域外傳》隻怕天下間也沒幾人知道。”
“師傅,巫鹹一族,我聽說過,但是不甚了解,你能講講嗎?”尹東健合上書,問道。
“巫鹹啊。”師傅感歎一聲,“說來話長。巫鹹本來是個人,他擅長占星術,發明了筮占卜。在古代關於巫鹹的記錄非常多。你們知道《世本》吧,這書記載了許多音樂和樂器的發明者:伏羲造琴瑟,女媧作笙簧,隨作竿,笙,神農作琴作瑟,伶倫作律呂並首創磬,垂作鍾,巫鹹作鼓,毋句作磬,舜作蕭,夔作樂。”師傅閉眼沉思一會,好像在回憶。
“有說堯、舜時期巫鹹和夔均為宮中樂官,《書經·舜典》:“帝(舜)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夔剝自己的皮叫巫鹹製成鼓,而導致音樂的發明,夔為音樂之神,巫鹹則成為鼓的發明者。《姓氏考略》中又記載:巫鹹是商帝太戊之臣(公元前一五五七-----一四八三年)始製鼓。說起“鼓”這東西,對於古今中外之人類,恐怕早已不是生疏之物;尤其對我們中國人來講,無論是在歡樂、悲哀、憤怒或肅穆禮敬等那種景況下,似乎它都可以派上用場。所以沒有誰會說他竟不知道“鼓”是一種什麼東西。”編外:
話又說回來,若說起鼓是大約3000多年前商代一位叫巫鹹的人所發明的,這可能就鮮為人知了。而事實上,幾千年來我們的民族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傳說下來的,而且大多數現代辭書之上也都仍舊衍承了此種傳說。說來也怪,山西這地方的鑼鼓就是有名,其中尤其是傳說中的堯都平陽、舜都蒲阪和禹都安邑那一大片地方,那鑼鼓如今確實已然是敲得威風滿天下了,常常把那些洋鬼子也敲得傾倒一大片。而更怪的事情是,確確實實至今已知最早的一批原始之鼓竟也是在我們前麵講的那片土地上發現的。1980年我們的考古工作者曾在山西省襄汾陶寺村的6座墓中出土了七具用鱷魚皮蒙製之“靈鼉之鼓”,用挖空了的樹幹作鼓腔的夏代木鼓遺痕,其中建鼓1麵,懸鼓2麵,扁鼓4麵。其年代約在4200年前的古人類墓葬。顯然,這七具木鼓所在的年代要比商代巫鹹還要早至少近千年的時間。關於鼓的發明有多種說法,有說夔是一種動物,其形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皮如鱷魚,出入水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舜帝得而殺之,令巫鹹用夔皮製成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