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日,第一單生意成交,一個回龍觀的住戶訂購了一份13元的“鬆仁玉米”菜品。守在電腦前,看見這個訂單生效,一直忐忑不安的任牧終於放下了懸著的心。
有了第一單,就有第二單、第三單……“青年菜君”順勢而生,呈現開門紅的態勢。
四有青年的夢想:
讓家的味道溫暖懷揣夢想的人
就在任牧和他的團隊開始沾沾自喜的時候,生意卻突然冷落下來。
一打探,原來“青年菜君”忽略了從事餐飲行業的一個致命問題:衛生。網上就有人針對“青年菜君”發出詰問,“你們的衛生如何保障?我怎麼相信你們的菜品已經洗幹淨了、消過毒了、沒有殘留農藥?”
一幫IT男這才領略到市場的無情,所幸,他們“知錯能改”。為了讓用戶能夠直觀地看到“青年菜君”的衛生保障,任牧他們在網上開通了洗菜、切菜、包裝、運輸、冷藏的一條龍過程的視頻,用戶可以直接在網上觀看這個“生產過程”,整潔的環境、嚴謹的消毒程序、一絲不苟的工作過程,都在用戶眾目睽睽的監督之下。很快,“青年菜君”打消了用戶有關衛生的顧慮,信譽逐漸地回來了。
“青年菜君”針對20~35歲的顧客,因為基本都是北漂一族,考慮到年輕人的收入,所以推出的菜品基本為12~15元的家常菜係列,部分為20~30元的精品菜係列。炒個菜,自己煲點飯,或是就點麵食,一餐也就熱乎乎地解決了,自己動手的情趣也就融合進來,這飯菜也就香了,有個小家的感覺也就出來了。
一個小夥子前一天晚上在線上訂購了一份醬香茄子,當天下班的時候,走出地鐵口的時候提取了自己的菜品。回到家,按照“青年菜君”線上提供的食譜烹飪,很快,一份色香味都有的醬香茄子就擺上了餐桌。小夥子用自己的手機拍下了自己的“得意之作”,然後微信發給了家鄉的爸媽。父母一看,樂了:“哎呦,這個菜我都不會做,沒想到我們的寶貝兒子居然能炒一個這麼好看的菜!”
這個溫馨的故事讓任牧敏銳地感覺到裏麵大有文章可做,一直以來,他都堅持自己“四有青年”的夢想:做一個有夢想、有態度、有情感、有趣味的人。每一個北漂的青年都應該是有夢想的人,也應該是一個有情感、有情趣的人。
為此,2014年4月初,“青年菜君”開始向每一個用戶征集有關夢想、有關晚餐的故事,隻要用戶將自己有趣的故事寫出來,貼在“青年菜君”的論壇上,無關文采也不限字數,隻要能溫暖別人,那麼就能得到“青年菜君”一份小小的獎勵:線上推出的菜品,用戶可以任意選用一份。這個活動大大地點燃了北漂一族的熱情。在北京,又有誰沒有故事呢?因此“青年菜君”的粉絲急劇地攀升。
為了更進一步提升“青年菜君”的品牌知名度,2014年4月中,任牧開始和其它品牌對輸,也就是互相輸出。比如在北漂青年中成為勵誌代表的“西少爺”,這是十多個西安交通大學畢業的IT男,他們放棄了在大公司的高管工作,因為對西安美食的熱情,轉而賣起了肉夾饃,成了連鎖品牌。
“西少爺”在五道口,“青年菜君”在回龍觀,同在13號線,兩個品牌就對接在了一起,“西少爺”的創始人開始代言“青年菜君”,“青年菜君”的地鐵口提取點也擺上了“西少爺”的招牌。品牌的人格化是品牌傳播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和手段,那些訂購菜品的北漂一族可以更多地在這種擬人化的品牌中獲得親切感,然後縮短距離感,並且在上麵可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進而得到認同感。
2014年4月底,“青年菜君”在天通苑地鐵口的第二家提取點開業,隨後,更多的提取點正在一步一步地開業籌備中。2014年5月,“青年菜君”獲得了在杭州舉行的創新中國總決賽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