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最值得反思的絕地——沙漠(1 / 3)

沙漠是這個星球上最缺乏水源的地方之一,人人都知道在沙漠環境下水有多麼重要,幾乎所有挑戰沙漠的人事先都會配置充足的水源,但這並不能減少每年沙漠中因為缺水而導致死亡人數的比例,缺水依然是沙漠環境下最大的威脅。

除了缺水以外,異常惡劣的氣候因素也是導致沙漠難以生存的原因之一。在廣闊的沙地上你很難找到一個理想的庇護所,脆弱的人體難以適宜和抵抗沙漠的侵襲。

必須說沙漠並不歡迎外來的客人,每年都有無數人將生命留在了這些荒漠中,想知道沙漠到底有多可怕嗎?下麵是最一組2008年統計的沙漠常見死亡原因的數據。

當時高死亡率並不意味著沙漠就是不可侵犯的領域,身為一個野外冒險專家,你的一生中一定去過至少一次沙漠,因為隻有去過沙漠的人,才能感受那片最原始的美麗和荒涼,才能體會那一片“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情懷。當然也隻有去過沙漠的人,才真正懂得那片漫漫黃沙下的凶險,才能理解遺失在天地之間的渺小自我。

隻要你擁有充分的沙漠野外求生知識,你就會懂得怎麼在這危險的環境中盡可能的保全自己。所以要想去體會沙漠的美麗,就必須要對沙漠有更深的了解,隻有真正懂得沙漠的人,才能成為沙漠的客人。

第一節:沙漠基本環境概述

沙漠是一個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這裏晝夜溫差可以高達50度,到處都被濃密的黃沙覆蓋,你很難看到生命體的痕跡。這裏的植物大部分都有銳利的尖刺,這裏的大道上隨時都能看到一兩具屍骨,到沙漠旅遊必須要做好最周全的準備,因為你麵對的是世界上幾個最難生存的環境之一。

5.1.1沙漠生態特征

如果你到達沙漠時正是正午時分,那沙漠給你的第一印象一定是熱,極度高溫下難以忍受的熱。每一根汗毛似乎都要被曬焦了,太陽像是懸掛在你的頭頂。你就像是漫漫黃沙中的一顆栗子,隨時都要被高溫烤得炸裂開來。

但如果你到達沙漠時是傍晚,那沙漠將給你截然相反的一個印象——冷,滲透入骨的冷。氣溫驟降幾十度,狂風卷著粗糙的沙粒從你臉上拍過,隨時要把你撕成碎片。你的衣領和圍巾擋不住風沙的襲擊,連骨頭都被吹僵了。

在著名的撒哈拉大沙漠,這種晝夜溫差甚至可能達到五十度以上,尤其是在夏天,據北非一個氣象站的統計數據顯示,撒哈拉大沙漠白天正午最高溫度曾達到過58°,而夜間最低溫度達到過零下0.6°的記錄。大部分時候這裏的平均溫度白天一般都在35°上下,而晚上則下降至10°度左右。

導致這樣劇烈的溫差變化的根本原因就在於當地的生態平衡已經被完全破壞,這裏沒有任何的天然屏障,地麵缺乏基本的植被覆蓋無法控溫控水,氣溫和水分沒有任何緩衝,隻能粗魯地在這邊荒原上橫衝直撞,再加上大部分沙漠地區都地處內陸,缺乏降水條件,脆弱的生態平衡一旦遭到破壞就會形成嚴重的荒漠化,最終形成了這些大片的沙漠地帶。

所以在沙漠中必須要同時做好防曬和保溫的準備,而且應該盡量選擇早晨和傍晚的時分行動,減少體力消耗和行動負擔。

在這裏的正午太陽下直曬一個小時就有可能導致脫水,想象一下在沒有庇護所的情況下,人體直接與陽光接觸,就相當於把你放進了40℃的烤箱烤上數個小時,沒有充足的水分太陽可以活活把你烤成人幹。

所以在接近正午的時候一定要找到庇護所乘涼,等到太陽快落下的時候再進行下一步行動。晚上盡量找一個避風處紮營,將駱駝擋在帳篷外麵。

在這些沙漠地帶中,觸目所及都是黃沙,隻有少數生存能力異常頑強的植物和動物,經過千百年的進化,才獲得了在這樣惡劣的情況下繼續生存的能力,大部分普通動植物都退出了這片生態係統。

所以要想在沙漠獲得最基本的水源和食物非常困難,敢於向沙漠挑戰的人都必須要精確地計算出需要消耗的食物和飲水,保證能夠實現基本的飲食需要,尤其是要保證好水源充足,沙漠晝夜溫差對人體水分的消耗非常嚴重,所以在沙漠最可能發生的死亡原因就是缺水。

所以在沙漠中要尤其注意天氣的變化,一般野生動物出現明顯的異常舉動時,或者篝火的煙柱開始閃爍不定,就意味著天氣的氣壓發生了變化,短期之內可能會有暴雨經過。這個時候應該馬上最好儲水的準備,將所有儲水的工具都利用起來。

在沙漠中一旦出現了消耗品不足的情況,必須馬上離開沙漠,不管是進行多麼重要的研究,如果連性命都沒有了,再寶貴都沒有意義。

除了生態被嚴重破壞,缺乏水源和食物以外,沙漠上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危險。這裏雖然很難有大型動物活動的蹤影,但是在沙漠邊緣卻生存著無數的昆蟲和小型哺乳動物,這些動物中有許多都會給人類帶來危險,所以在沙漠邊緣停留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將衣服和褲子的袖口都紮緊,一方麵可以防止昆蟲的叮咬,另一方麵也可以防止被太陽曬傷。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沙漠中的沙子也是有危險的,我們都知道臭名昭著的流沙,人一旦踩上去就可能要永遠的留在沙漠了,但不僅僅是流沙,僅僅隻是被太陽曬過的熱沙也是有“毒”的,皮膚直接接觸這些沙子可能會引發熱度,如果造成了傷口更是容易導致感染甚至死亡,所以在沙漠中一定要保護好皮膚,不要受傷。

當然去一趟沙漠並不等於去了地獄,但如果讓沙漠化的進程再推這麼進下去,總有一天沙漠之旅會變成地獄之旅。

5.1.2小心沙漠生物

能在這樣極端的環境下生存下來的生物,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都不會是等閑之輩。沙漠從來都不是懦弱者的戰場,在這邊荒涼而悲壯的土地上,隻有那些最具有生存能力的生物,才能挺過漫長的時光在沙漠深處向你致敬。

A、有毒的沙漠植物

人們常說春雨貴如油,但是對沙漠裏的這些植物而言,一滴水也許比黃金還值錢。在漫長的進化歲月中,沙漠中的植物為了克服葉片會蒸發大量水分的缺點,大部分都將葉片進化成了針刺或白毛,同時將莖幹變成了綠色,用來代替葉片進行光合作用,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仙人掌科類植物。

認識仙人掌科類的植物習性,對於去沙漠旅行的人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在危急的時刻,我們可以從仙人掌中獲取汁水,從而來保證我們人體需要的基本水分攝入。

但請一定要注意這個前提——危急時刻。要知道為了保護自己,很多野生仙人掌都含有生物堿、墨司卡林和安洽林等有毒成份,人體在食用以後可能產生中毒反應,嚴重的甚至會危及生命。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是對將要前往的沙漠做一個調研,看看這個沙漠中容易出現的可食用仙人掌品種。危急關頭必須食用不認識的仙人掌時,盡量將自己挪到比較安全的環境中,同時如果有解毒藥就隨時準備在側,有任何不良反應馬上服藥。

B、莫測的沙漠微生物

世界上最古老的微生物不是掩蓋在了漫漫的黃沙下,就是封印在了千年的冰川底。我們對這些古老的細菌一無所知,並且充滿了畏懼。想一想艾滋病毒有多麼可怕,誰也不能保證這些粗獷的沙石下麵暗藏的隻是一些溫情無害的普通細菌。

如果你不幸在沙漠裏受了傷,一定要盡可能地對傷口進行好消毒處理,千萬不要讓這些怪異的細菌有機可乘。甚至感染上什麼無可救藥地疾病都不是最可怕的,可怕地是你將這些可怕的小家夥帶回了文明世界,製造出一批新的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