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本文是一篇新聞稿,全麵報道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渡過長江的最新戰況。
(基礎知識)
一、形聲字
“形聲”是漢字最重要的一種造字方法。它由表示意義的形旁和表示讀音的聲旁兩個部分組成。懂得形聲字的構造方法和規律,可以幫助記字認字和防止寫錯別字。例如:“蕪湖督戰”四個字,都是形聲字,根據它們的聲旁,推出它們的讀音分別是“無”;“胡”;“督”;“占”。
二、解詞
潰退:潰敗後退。
要塞:在軍事上有重要意義的,有鞏固的防禦設備的據點。
控製:掌握住不使活動越出範圍。
擊潰:打垮、打散。潰敗。
(重點難點)
一、文體特點
新聞也叫消息,是就國內國外、各行各業新近發生的有社會意義的事實進行報道的記敘文。新聞有著讓事實說話,內容真實準確,報道迅速及時、簡明扼要等特點。
二、結構
課文開頭最先接觸到的括號內的內容,是“電頭”。一般新聞都有“電頭”,現在有的報紙換用另一種字體(如黑體字)表示,作用是一樣的。“電頭”包含三個內容誰“何處”“何時”。這是缺一不可的。本篇新聞“電頭”的三個內容分別是:“新華社新華通訊社的簡稱”長江前線何處廣22日(1949年4月)22時何時有了“電頭”,讀者可以明白新聞的來處(新華社具體的日期和時間)。因為新聞的時間性很強,過了某一時間情況就可能發生變化“電頭”是很重要的,即使廣播也不略去,播音員要在這條新聞之前播講。
新聞的結構有它的特殊性,它通常包括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尾五個部分,有時可根據情況省略背景和結尾。
本篇新聞的標題,對課文來說就是課文的標題。導語部分,從開頭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止,共兩句話。餘下的內容為主體部分。
三、內容分析
本篇新聞展示了人民解放軍的英雄氣概及所向披靡的輝煌戰績。
標題概括了導語部分的基本內容。使用了“衝快速向前闖廣破打破)這樣形象而生動的語言。“衝破敵陣”和“橫渡長江”展示了我軍一往無前,所向披靡的氣勢。
主體部分,作者按照“中路”“西路”“東路”三路大軍的進軍情況為序成文。在對每一路的情況敘述中,又包括了人數(依次為30萬、35萬、35萬),時間(日期、幾點鍾、費時多少八地點(各城市名)等方麵的內容。在敘述中又加入了簡要的議論。議論從敵我雙方的戰勢、戰況找原因。從我軍來看,他們“英勇善戰,銳不可當”;從敵方來看,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違反了官兵希望和平的意願,官兵們“泄氣”了。敘議結合由表及裏,全麵展示了震驚中外的渡江戰役的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