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雄甘地與非暴力不合作運動(2 / 2)

甘地創造了一種獨特的爭取印度民族獨立解放的方式,叫做“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采用這種運動形式是因為甘地是一個虔誠的教徒,篤信印度教教義,而佛教和印度教這兩種宗教都反對任何暴力,主張以忍讓和和平的方式解決一切爭端。因此甘地采用“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形式來反對英國的統治。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在一九三〇年的“食鹽進軍”中達到了*。為反對英國殖民當局壟斷食鹽生產,任意抬高鹽稅和鹽價,甘地號召印度人民用海水煮鹽,自製食鹽。已是六十歲開外的甘地帶領一群人,徒步二十四天到海邊煮鹽。甘地和他的信徒們每天清晨先在海邊祈禱,然後打來海水、蒸煮、分餾、過濾、沉澱。由於多次進行絕食鬥爭,甘地疾病纏身,但他自始至終參加勞動,堅持了三個星期。在他的倡導下,全國各地都開展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者的鬥爭,罷工、罷課、遊行示威,請願運動一浪高過一浪。甘地不想看到暴力和流血事件發生,堅持以“非暴力”形式鬥爭。他多次被捕入獄,但每次被釋放後又多次絕食祈禱,發動了“個人不合作運動”,繼續為印度獨立而奮鬥。在為祖國獨立解放而奮鬥的同時,甘地也為了消除種姓製度、消滅印度教和*教之間的紛爭而鬥爭。他周遊全國,到處進行演講,常常為此而絕食。人們常常可以看到這位身體消瘦、神情疲倦而堅毅的老人冒著生命危險,調解兩個教派的爭端。

經過長期的鬥爭,印度人民終於獲得了獨立。在成立印度聯邦製憲會議上,甘地被稱為“過去三十年來的向導和哲學家,印度自由的燈塔”。英國駐印度總督蒙巴頓也稱他是“印度自由的建築師”。

獲得了如此殊榮的甘地,依然保持著極端樸素的本色。他依舊赤著上身,剃著光頭,隨身帶著紡紗機,一有空閑就紡紗,他為自力更生振興印度的民族紡織業做出表率。

一九四八年一月三十日,七十九歲的甘地在一次調解教派紛爭的活動中被一個極端分子刺殺。“聖雄”甘地豐功偉業的一生結束了,但他永遠活在印度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心裏。

(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