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逐浪唱大風——寫在蘭煉一中建校50周年之際(3 / 3)

蘭煉一中是蘭州市最早推行班級建設、學生思想品德量化考核的學校之一。學校已形成了校黨支部、校務會領導下的政教處、團委、政治教研組、年級組、學生會、班委會為主體的思想政治工作網絡體係。通過定期召開職代會、德育工作研討會、班主任例會、團代會、學代會,推行班級輪流值周製度,傾聽學生的呼聲,充分體現學校管理的民主。通過勞模及成功人士的報告會和軍訓、給父母生日寫信等形式,促使學生養成教育。學校還注重學生幹部隊伍建設,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之具備一定的組織能力和工作能力,當好老師的助手。通過組織各類競賽活動,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蘭煉一中用愛的行動,來教育學生們感知愛體會愛學會愛,在愛中學習做人,在愛中全麵發展。“不讓每一位學生因經濟困難而輟學”是學校的宗旨。學校建立了貧困學生檔案,製定了“愛心救助,扶貧濟困”製度,長期對貧困學生實行獎勵和減負政策。

家住蘭州西固河口史家灣村的徐顯濱、薛玉桂夫婦,因為大女兒徐曉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後又被保送上了研究生,小女兒徐曉琳考入了中央財經大學,所以村裏人都非常羨慕。但誰曾想到,幾年前,父親的一場車禍癱瘓在床,使這兩姐妹因為家庭的困窘幾乎輟學。蘭煉一中不但為她們減免了學費,而且積極爭取助學金,使兩姐妹享受到充分的關愛,健康快樂地成長。

蘭煉一中高三一班的馬新城同學品學兼優,父母在五〇四農貿市場以賣菜為生,由於奶奶常年臥病在床,要負擔不少的醫療費,還有兩個兒子的學費,家庭曾經一度陷入困境。學校得知這一情況後,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大大減輕了家庭的負擔……這樣的事例太多太多了。使貧困的家庭孕育希望,為殘弱的紅燭增添力量,讓每一棵生長著的幼苗都能沐浴教育的雨露陽光,是蘭煉一中一直都在努力為之的善舉,這些舉動影響了蘭煉一中的師生,是他們在愛的沼澤中成長著愛心。

蘭煉一中實行利於學生全麵發展的評價體係,評價內容由過去單一的考試成績轉變為對學生思想品質、學習能力、合作能力、運動健康、審美觀等諸多方麵;評價的方式拓寬到學生及之間教師、家長、學校等全麵綜合評價。實踐證明,學生發展狀況良好,主體意識增強,知識麵拓展,合作意識增強,人格進一步健全,個性進一步完善。當凝聚雙眸,投射求索的視線於校園時,學生在蘭煉一中會感到一種沐浴智慧洗禮的精神慰藉。

把發掘自身潛力和對外交流結合起來,靠區域輻射、國際聯合,打造先機精良的發展框架,形成傳承提升的超越態勢。

當示範性學校發展到“高原期”,普遍存在著製約其前進的“瓶頸”問題,如何使學校在傳承中能夠提升並持續一流?這是蘭煉一中校長楊勇琢磨最多的一個命題。

蘭煉一中注重發掘自身潛力,發揮示範性學校的輻射和對薄弱學校的幫扶功能,與蘭煉三中、蘭州玻璃廠中學、宕昌一中、秦川中學、蘭維中學、西固達川學區等學校簽訂了幫扶協議,通過捐助教學設施,進行管理、學術交流和信息共享,實現了資源互助,共同發展的目的。學校被蘭州市教育局命名為校本培訓優秀片區學校。

蘭煉一中老師高燕說:“針對農村中學英語教學薄弱的現狀,我們學校給他們帶去了能實實在在體現《新課標》的優質示範課。雖然不止一次送教上門,但依然深受學生們的歡迎。”

秦川中學教導主任說:“蘭煉一中教師精巧的課堂教學設計、靈活的教學方法、準確精練的講解、互動式的教學方式、優雅的教態和良好的課堂組織能力,贏得了秦川鎮初級中學教師的一致讚譽。”經過幾年的示範性輻射和幫扶,使秦川鎮初級中學在教學管理、師資建設、招生規模、環境麵貌、硬件設施等方麵都獲得了較大的發展。

在發掘自身潛力進行示範輻射和幫扶別人的過程中,蘭煉一中自己也收獲了在交流中提升、在提升中發展的思維方式。於是,學校領導在心靈拐了一個彎,用變通的思維方式獨辟著一條通向理想的蹊徑。

蘭煉一中立即聯係、接待了國外的一批批教育專家、學者、師生來校把脈、交流。

蘭煉一中立即組織師生代表走出去,赴新加坡、香港取經、交流……

把握先機者強,誌存高遠者勝。

在交流中,蘭煉一中不僅學到了國際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還和新加坡結為“姐妹學校”;還成為推薦初三畢業生赴新加坡留學項目學校;還成為和澳中文化教育交流中心合作,由對方選派外教來校,開辦中澳國際高中英語特長班學校。

一時間,蘭煉一中風生水起。學校發展前景豁然開朗。

在交流與互動中,蘭煉一中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水準更趨於現代化、國際化,一個搶占先機、精良發展的框架已經打造就緒,蘭煉一中在傳承曆史中,必將不斷提升、不斷超越。

前進的洪流撼人心扉,發展的腳步催人奮進。千帆競發,百舸爭流。蘭煉一中攜著50年沉積的雄厚文韻蓄勢出航,麵對洶湧澎湃的大海,她必將踏歌逐浪唱大風。

(原載2010年9月25日《甘肅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