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我的第五本書。第五本不僅僅是數量的概念,更多的是我在文學創作路上一個新的路標。
當年在平和縣最為偏遠的秀峰小學任教的時候,埋頭寫作,房間裏最多的一是廢稿團成的紙團,一是數量頗多的方便麵袋子,在房間的兩個角落蔚為大觀。傾盡心血就是為了能夠在一張張白紙上書寫文字,盡管那段日子寫就的文字能夠發表的不多,即使發表了,今天看來也都很稚嫩,甚至自己也很羞愧,但不管如何,沒有那段歲月的煎熬和堅持,或許就沒有後來的文字,也就沒有了這些書。苦難也是一筆財富,在曆盡艱辛之後終於得到了些許驗證。寫小小說好多年,曾經停過幾年。就是後來繼續寫小小說,也沒有專攻此道,而是在散文和小小說之間跳來跳去,也寫短篇小說。我的第一本書就是小小說,這本依然是小小說,中間的三本卻是散文。無所謂停頓或者放棄,寫文章更多的是聽從內心,昨天寫什麼,今天寫什麼,明天寫什麼,隻要覺得應該寫那就寫吧,不需要一定之規,也沒有給自己什麼任務。我一向以為,能寫多少就寫多少,寫到什麼份兒上就寫到什麼份上,沒有必要勉強自己。
這本書能夠出版,要感謝一些人,感謝一些事。感謝張海君兄的厚愛,感謝出版社的編輯,感謝一路上關心和支持我的領導、朋友,感謝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感謝歲月,感謝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