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1 / 1)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2013年,我退休賦閑在家,如煙的往事,不免像電影一樣,在腦海裏一幕幕地浮現。尤其是在小河沿早市偶遇我的初戀小提琴手,竟打開了我記憶的閘門,讓我一發而不可收地寫出了《五味人生》回憶錄。

四十年多前,我還隻是初中畢業生,十八歲的孩子,就同全國千千萬萬知青一樣,邁著青春的腳步,匆匆踏上了上山下鄉的道路。

知識青年上下山下鄉盡管當時被冠上了許多革命的美譽,而事實上,是在為“*”十年浩劫給國家造成經濟衰退、工業倒退、社會無法安排就業的現狀買單。一代“知青”由此莫名地走上了坎坷的人生之路。雖然有些“知青”參了軍、入了黨、上了工農兵大學,但是畢竟鳳毛麟角。絕大部分“知青”的命運,是失去了讀書的大好時光,丟掉了學習技術的最好機會。“知青”回城時,已經是接近知識的半文盲、沒有技術的勞動力;而立之年才談婚論嫁,既無容貌和財力資本,又沒了擇偶的最佳時機,草草組成了家庭。返城後,有了來之不易的工作,又逢經濟改革的大潮,隻得忍氣吞聲下崗回家。因此說,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雖然幾度春秋,卻影響了我的整整一生。

記得返城後的我,開始隻是個推煤的力工,連往鍋爐添鏟煤的資格都沒有,遭到人家的嗬斥。它讓我清醒意識到,下鄉近八年的我,返城後隻是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青春已去,年華不會再來!我必須奮起直追,搏它一搏!從此,便開始了我掙紮、奮鬥和拚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