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挽歌。”
顯見,周恩來總理的評語抓住了事物的本質,把握住了要點,具有極強的概括性。
周恩來這種高度概括性的語言來自於他那高度的概括能力。因此,我們要學會用概括的語言講話,就得經常性地、自覺地訓練我們的概括能力。
我們可以通過兩種方法來訓練自己的概括能力。一是概括書本知識;一是概括生活事實。
概括書本知識,就是把自己閱讀過的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用自己的語言把主要內容概括出來,可以寫在書頁旁,也可以寫在讀書筆記上。毛澤東在讀書的時候,經常進行這種概括。這種訓練做多了,我們對書本理論知識的概括能力就會漸漸增強。
在進行概括時,其中很重要一點,就是要用自己的話概括,惟有用自己所習慣的思維語言進行概括,才能把他人的東西納入自己的思想,從而逐步培養、形成自己的思想體係。也惟有用自己所習慣的思維語言進行概括,在講話時才能信手拈來,為我所用。
概括生活事實,就是對自己所碰到的、所了解的生活中發生的事,思考其意義,穿透其表象,把握其本質。事實上,我們常常在不自覺地做這一工作。對於生活中發生的事,我們常常在頭腦中思考,並對它進行評價,但這種思考、評價往往是零碎的,不全麵、不深刻的。如果我們能從概括能力的培養出發,來自覺地進行訓練,如寫短文評價,記筆記闡述,那麼,稍待時日,我們對生活事實的概括、把握能力就會增強。
③要避免不必要的語句重複。
有的人講話,生怕別人聽不明白,車軲轆話反複講,結果,隻能導致聽眾生厭。例如,有位中層幹部在一次年終工作總結座談會上,作了如下發言:
領導和同誌們,今天這個座談會呀,開得很及時也很重要,跟以往大不相同。這是我的一點看法,不一定對,不對的地方請領導和同誌們批評指正,我虛心接受。人應該虛心一些。毛主席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許多人正是因為驕傲犯了錯誤。當然,犯了錯誤也不要緊,隻要改正就行了。然而改正錯誤的過程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外因起輔助作用,內因才起決定作用。內因起了作用,主觀能動性才能發揮出來。主觀能動性也就是積極因素。這個問題很簡單,我就不囉嗦了。不過,需要強調的地方,還是應該強調的,這不能叫囉嗦,這叫重點突出,界線要分清。我就是個最不愛囉嗦的人。有些人一天到晚,囉囉嗦嗦,東拉西扯,白白浪費別人的時間。時間,是很寶貴的,人的生命就是一分一秒合起來的。所以魯迅先生說過,無端浪費別人的時間,就等於謀財害命。魯迅先生的原話我記不清了,大概意思就是這樣,好在現在不抓辮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引用錯了也不要緊。要是放在“四人幫”橫行的那幾年,有人肯定會說我篡改原話,給我加上莫須有的罪名,進行無情的打擊,殘酷的迫害。其實他們打擊我、迫害我也不要緊,這樣反倒可以鍛煉我,壞事可以變好事嘛!聽說有人在背地裏說我這個人說話太囉嗦,我不計較這些,哪怕人家的話有百分之零點一的正確性,我也應該虛心接受,“言者無罪,聞者足誡;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嘛!我相信我能夠正確地對待自己,跟上我們時代的步伐,為實現“四化”貢獻我的一切,必要時,哪怕貢獻出自己的生命。生命,自然對每個人隻有一次,可是我們活得要有價值呀!我先談到這裏,上級領導不是說有多少談多少,不一定長篇大論嘛!我暫時就說這些,就不囉嗦了。不對的地方請領導和同誌們提出批評,我一定虛心接受。
這位領導說是不囉嗦,實際上是很囉嗦。聽這樣的領導講話,不睡覺才怪呢!
這種毛病產生的原因,正像恩格斯在《致馬克思》一文中所說的:“重複,一部分是術語缺乏的結果,一部分是不習慣於邏輯訓練的結果。”因此,要克服這種毛病,就得加強語言修養,注意學習邏輯知識。
善辯——凸顯才思敏捷善辯,就是要學會抓住話的關鍵,借助好環境、自己言傳身教和善於誘導對方。讓對方隨著自己的思路去發揮。這樣才能讓對方心悅誠服。
(1)抓住關鍵長話短說抓住要點,長話短說,不講空話,不無的放矢,不重複別人已講過的或眾所周知的俗套,是贏得聽眾的說辯謀略。冗長的說教,滿嘴的陳詞濫調,沒有自己獨特見解的發言,隻能引起聽者的心煩和厭倦。
林肯的論辯藝術是舉世公認的。他的特點是惜語如金,簡捷明了。
有一次,林肯作為被告的辯護律師出庭。原告律師將一個簡單的依據翻來覆去陳述了兩個小時,搞得旁聽者極不耐煩,最後連法官也坐不住了。
好不容易才輪到林肯辯護,隻見他走上講台,先把外衣脫下放在桌子上,然後拿起玻璃杯喝了口水,接著重新穿上外衣,然後又喝水,這樣的動作重複了五六遍。
雖然林肯一言未發,但聽眾早已心領神會,明白這是對原告律師的諷刺,不禁哄堂大笑,直樂得前俯後仰,不能自己。接著,林肯才開始了他的辯護演說。
林肯對原告律師的頗帶幽默的嘲弄,征服了聽眾,他那言簡意賅的辯護很快就取得了完全的勝利。
一次偶然的機會,馬克·吐溫與雄辯家瓊西·M·得彪同乘一條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