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四年,北方女真族的勢力開始崛起。在女真族內部,對待宋朝的態度也分為兩派,一派是以完顏阿骨打為首的親宋派,一派是以完顏晟為首的攻宋派。不過當時宋朝和金國之間,還隔著一個遼國,因此為了消滅遼國,宋朝和金國之間結成了短暫的聯盟。
史稱“海上之盟”。為什麼稱海上呢?
那是因為宋國和金國當時並不接壤,他們隻能坐船在海上結盟。
結盟的內容,是打敗遼國之後,將燕雲十六州歸還給宋朝,而原先遼國的土地歸金國,當然此前宋朝給遼國的歲幣,此後也要全部給金國。
這個看似不平等的條件,在宋徽宗眼裏看來,卻是無比誘惑的。
因此燕雲十六州自從唐末五代十國起,就不複為中原所有,當年宋太宗企圖收複燕雲,也功敗垂成。如果燕雲可在宋徽宗手裏收複,那是不世之功。
結盟結成之後,金國和宋朝從兩麵出兵,夾擊遼國。遼國首先和金國交戰,被金國打敗。殘兵敗將退到燕京,遭遇了宋國的軍隊,經過交戰,結果宋國被打得大敗。
雖然最後遼國還是在宋金兩國的夾擊下覆亡,但同時宋朝的弊端和士兵羸弱的毛病,也讓金國人看在了眼裏。
1123年七月,張覺事件成為了誘發靖康之變的導火索,同時也是靖康之恥背景的重要原因之一。
張覺原先屬於遼國將領,在遼國滅亡後投降了金國。但在金國大軍撤退之後,他又叛逃到宋朝,被宋朝接納。金國便以宋朝私納降將為名,開始向宋朝問責。恰好此時,親宋的完顏阿骨打去世,帝位由完顏晟繼承。他們便以張覺事件為借口,開始了對宋朝的戰爭。
宣和七年十二月金兵又占領燕京地區。第二年金國大舉南下,俘虜了徽欽二帝,占據了中原地區,史稱“靖康之變”,北宋滅亡。
1127年,宋舊皇室趙構衣冠南渡,宋高宗趙構建立南宋偏安政權,後來遷都臨安。
一直到南宋滅亡,也沒能再看見燕雲十六州,就更加不用說什麼收複了。
這燕雲十六州完全可以說是兩宋的悲劇,也是那個時代的悲劇。
武大看向了李應認真地說道:“是的,遼國現在已經是國勢日益衰落,並不畏懼,相應的,卻是要注重的則是更加北方的女真族!”
“女真族?不過就是些野人部落嗎?聽說是在遼國的麾下,還有的在高麗的麾下聽命的!”李應驚訝地問道。
這也代表著北宋這邊眾人的想法。
此時此刻的人們還沒有將女真族當回事。
唯有武大明白,這就是製造了靖康之恥的罪魁禍首,他當然是不容許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的。
武大點了點頭解釋起來:“是的,早期女真族分為幾十個不相統屬的部落,完顏氏在女真諸部中地位並不突出。至烏古乃任完顏部長時,完顏氏發展成為強大的部落,並征服和聯合十幾個部族組成部落聯盟。烏古乃成為部落聯盟長,並被遼授予節度使稱號。”
“於是,烏古乃利用遼朝的支持,加緊進行統一女真各部的活動。烏古乃死後,其子劾裏缽繼任聯盟長。劾裏缽與其弟盈歌又戰勝活刺渾水的紇石烈部,鞏固了部落聯盟,這時的部落聯盟已擴大到包括30個部落了。而且內部的階級分化日趨明顯,一個奴隸製國家的雛形已開始形成。”
“那完顏阿骨打繼兄烏雅束之後任聯盟長,稱都勃極烈。阿骨打曾為鞏固完顏部聯盟,多次作戰得勝,接受遼朝惕隱的官稱,是完顏部中掌握軍事實力的重要人物。阿骨打繼任時,女真各部落的聯盟已經鞏固。已經多次擊敗了遼國。”
“而今那完顏阿骨打已經即皇帝位,建立起奴隸主的國家,國號大金,立年號收國。金國建立後,廢除原來部落聯盟長的製度,阿骨打自稱皇帝,確立了皇權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