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所要做的隻是告知與聽從而已。
與封建時代許多君主與官員所推行的愚民不同,武大所做的是開啟民智。
而且,他相信與其讓部下與百姓們並不知道事態的發展與大事的利弊而去做事的話,反而是一件效率很低下的做法。
因為隻有讓百姓也讓屬下明白了自己想要做些什麼,什麼事情是對的,那麼大家做起這些事情來,才會更加有目標,有方向。
效率將會得到極大的提高。
這樣的做法,將會貫穿武大的一生,這對整個忠義莊,甚至對整個民族的發展都是極有幫助的。
武大一定會始終這麼做的。
去了後院就聽得悅耳的音樂不斷的響起,毫無疑問是李師師正在彈琴。
真是悅耳動人,讓人心曠神怡,這讓武大也不禁心中一動,長歎一聲,對李師師也更加的愛憐起來。
這個花魁為了不武大,可真的是受了不少的罪。
讓一個原先受人追捧的花魁,忽然要隱姓埋名的低調生活,如此截然相反的生活方式,一般人是無法承受的。
但李師師卻默默地承受了下來,這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實在是太可貴,太難得了。
不過現在能夠在遠離城市的忠義莊中居住,那就不必再像是之前那樣十分低調了。
這裏全都是武大的自己人,李師師的活動範圍可以比之前大了許多。
這可比在陽穀縣中生活自在多了。
但武大總是心中對李師師有所愧疚的。
但他相信這樣的日子不會太長的。
等到靖康之難發生的時候,那麼皇帝必定是要依仗武大的。
到那時,別說讓李師師的身份公布於天下,讓她作為一個普通人,重新正常的生活在這個人世之中。
就算是受到更大的獎賞也是再輕鬆不過的。
甚至,根本就不需要等到靖康之難的時候了,不出三年,武大堅信,他便就能在金遼的土地上取得很大的一片勢力範圍。
在掌控了那樣強大的勢力之後,庇護區區一個李師師又算得了什麼呢?
而與宋朝的關係,武大也想好了,非常簡單。
前提原則是不內耗。
最終的目標當然是使得中華文明席卷全球,傲立萬邦。
相信,北宋的仁人誌士,是會有所選擇的,就算沒有選擇也無所謂,照樣是可以用時間與強大的優勢來解決一切,畢竟,武大可不是什麼外族,讓北宋眾人心中沒有巨大的抵觸。
想清楚了這一切,武大嘿然一笑,推開了院子們,踏入了李師師的小院,潘金蓮與李師師現在經常在一起玩樂,而今天,潘金蓮並不在院子裏,這讓武大不禁有了小小的遺憾,要不然,說不定是可以嚐試下能不能突破底線,達成三人一體的宏偉壯誌的啊。
但現在也不錯,偷得浮生半日閑。
應該好好陪陪李師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