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乙卯春正月六日,具疏彙報自十三年八月以後至今衢、金、嚴、紹等處招撫投誠人員一萬二千餘名,招回難民三千餘名。
十三日,報龍遊、蘭溪、壽昌捷功。軍中獲得敵營間諜,予漫詰之曰:吾營中亦有與爾營相通者乎?對曰:有之。問為誰?乃言姓劉者,名則吾不知也。予默意姓劉者必某也,遂呼某至,訊之果爾。供有提塘鄭君能者,現在隨營,凡一切朝晚緩急軍情機密皆泄漏與賊。因立質得實,置君能於法,敵間遂絕。
二月十一日,報衢屬黃壇口陣斬偽總兵葉念。
十五日,請賑被難饑民。嚴州湯溪繆村、磡底、前嶺、雙石嶺、壓潮相繼捷功。
四月,恢複武義、處州、宣平等處,擒賊首繆國英。
五月十五日,具疏請恤死節署武義知縣蘭溪縣縣丞徐哲。疏奏軍中有不可少之需,動帑有萬不得已之勢,因初出征時調到都督林宗、吳朝宰、陳世凱等,鹹以資裝不辦為辭,各給銀五百兩或三百兩不等,無不踴躍隨行。且用兵之始,大賚將士,預支月餉,請給行糧。
閏五月初一日,報衢州南塘、前萬青、前嶺等處擒斬偽都司何應龍捷功。
七月初一日,得獲逆書。
十一月初九日,彙報招撫衢、台、溫、處四府偽總兵等官二百餘員,偽兵四千餘名,難民十一萬餘名;又偽總兵侯晉爵等自投來歸。
十二月十四日,授階通議大夫。
十五年丙辰三月初九日,報溫州大捷,斬偽都督孫可德等並賊眾一萬餘人,擒斬偽總兵副將何賓等五百五十餘名。
十六日,捷報嚴州宋封等處屢次擊敗眾,剿撫並用,恢複開化縣全城。
四月,密招降將有亳州人章啟元者,自賊營逃回,言賊將馬九玉麾下副將軍韓斌將兵八百人駐九龍山,願歸誠,恐不納,若馳一介示德意,則趨命矣。即谘江南,以斌子世晉、家人苑亮至,令持家書並諭劄縫履底中,密使走入斌壘。斌得家書,遂與同誌相謀,日中奔入壓潮營。偽都司王得功、施虎、偽把總畢思臣、蘇起、袁宗、張玉,假為追斌,竟與偕來。遂令隨營任用,絕不猜嫌,降將感奮。斌家人苑亮為賊所執。
四月二十三日,請調江南官兵,疏議並力直搗仙霞關,為一勞永逸之計。部議雲:江南有海口重防,不便移調,著於本省審度緩急酌量遣發,並將擊賊進取事宜。
五月二十日,疏請調發鄰省官兵克期赴浙,破賊入閩,可奏蕩平。
二十一日,議安插難民。常江、開化淪沒日久,民有脫走而來者;加意撫慰,量給銀米。嗣是歸附日眾。
八月初九日,請優恤陣亡將士成國挺、晉大忠等。
十七日,衢州大溪灘大捷。偽將軍馬九玉竊據河西,轉運糧芻,以溪灘為咽喉;數請於朝,速師前進,部議衢州善能保守,奉旨下詢進取機宜。又覆奏從常山、江山截其糧道,則入閩之路可通,河西之賊自潰。會大將軍和碩康親王兵臨衢州,即麵啟於王前,遂本夜發兵,諸將率領,由小南門銜枚疾走,直逼賊營。我軍勇氣百倍,一鼓破之,進師江山,乘勝複其城。初議發兵,王問予曰:賊勢向張,能勝之乎?予對曰:勝之。王複遣侍衛雅裏布蘭問予曰:所巢(?)果萬全乎?予曰:兵已發,若複猶豫,則沮士氣,何以冀成功!遂詣親王所,啟曰:賊寇情形,在職目中矣。翼日此時,捷音必至。巳而,破賊羽書報聞,王乃大喜。此役也,馬九玉方逼衢為壘,我兵乘夜疾走出其後,直破大溪灘,此江山一師也;及其退奔仙霞,而三關已為我據,此常山一師矣。二關既破,賊失其險,大兵得以長驅入閩。馬九玉敗,知歸路已絕,猶冀繞道入仙霞關據守。而諸軍已遵密諭疾抵關口,分路夾攻,偽副將金應虎、偽千總金起彪等乞降。
二十一日,師入三關,飛章奏捷,遂草檄宣布聖天子伐罪救民至意。是時,馬九玉既遁,我兵於湖南地方搜獲六十餘人,軍吏議置之法。予曰:此是守土勿去之百姓,即不肯從賊之百姓也。亟宜招徠完聚,盡釋之。是日,恢複開化並福建浦城、建陽等縣。
二十二日,大將軍和碩康親王自衢州統兵征閩,問予曰:此行若何?予曰:王但禁其下毋擄掠財物、婦女,即揚旗入福州,兵不血刃矣。
九月初一日,請亟勸江南、江西督撫及統兵將軍會師合剿逋寇,整頓殘疆。報滿漢官兵攻破石塘賊寨大捷。
十五日,彙報招徠歸命偽總官、知府文武等官四百餘員,偽兵一萬四千九百餘名,皆給賞酒食、袍帽,各予安輯。又報恢複雲和、鬆陽、龍泉三縣城池。
十月十二日,請黃岩鎮設為水師提督,節省錢糧。